- 东兴美食指南出炉~
- 东兴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2月21日,广西东兴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 广西边贸融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 广西东兴产业旺 村民笑 茭白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 广西东兴抢抓机遇 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广西东兴京族老人的国旗情缘
- 组队走起!东兴口岸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第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联合展览成果丰硕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推介会走进四川省成都市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广西东兴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独弦琴 众人弹琴
- 东兴市竹山村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考核
-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探索初见成效
- 认识北海,从这9家博物馆开始。
- 定了!6月2日侨港将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
- 重磅!国际风筝板锦标赛今日在北海开赛!
- ·广西壮族的婚礼习俗
- ·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 ·防城港 东兴市京族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 ·水声花影,我歌且谣
- ·防城港人文风俗
- ·娶个越南新娘 跨国婚姻能幸福吗?
- ·广西评旅游“必购”商品 七百多种精美商品壮味浓
- ·防城港市那坡壮族端午节
- ·防城港上思举办瑶族婚礼实景演绎活动
- ·为周一波“脱光”点赞
- ·金花茶
- ·广西防城港上思县过年习俗
- ·防城港上思民俗斗鸡庆新春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茅岭双黄蛋
- ·壮族习俗
- ·防城港名优土特产
- ·牛腹闹春鼓
- ·刘永福 援越抗法
- ·防城港港口历史湮没的古埠
- ·上思壮族的“契认”习俗
- ·跨国旅游线路三天两晚游
- ·民间习俗-奇异的防城港食俗
- ·黄喜雄和他的砧板陀螺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三月三”公众假日第一天各族同胞打起陀螺唱起歌
- ·上思瑶寨及瑶族风情
- ·东兴市中越边境旅游节 每年10月28日至30日
- ·东兴传统风俗习惯
- ·上思十万大山传统瑶族婚礼实景演绎 瑶族婚礼
广西防城港上思县过年习俗
年三十是重头
大年三十前
掸尘———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门窗家具擦刷得一尘不染,过了这样的大扫除,每户人家就都像又搬进了新居一样。 置办年货———吃好喝好是过年间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些天要买足七天吃的菜肴,因为初一到初七,菜市上是没有什么卖的。农村的家庭还要做好自家的豆腐、杀年猪以及蒸一些面食。 大年三十 上午,家中的男人们张罗着悬挂灯笼、粘贴春联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祭祖,每家每户要扫净地面,倒尽垃圾和污水,烧香点烛,燃放鞭炮,摆设供品,磕头祭拜祖先,如果家里有老人在这年去世的,还要外出到坟墓上“烧纸钱”、送年夜饭,家里的春联也不能贴红色的。 女人们则埋头在厨房里制作菜肴,烧好足够3天里吃的年饭。因为按照习俗,过年前3天是不能下生米的。
上了年纪的老人则要反复地叮嘱儿孙们,过年期间,做事、说话都要小心为妙,不然,一年里都会不吉利的。
下午2:00-4:00,说是年夜饭,但实际上多数家庭是在下午吃饭,主妇们摆出菜肴酒饭,请出老人长辈,入席就餐。而桌子上一般要超过二十个菜,菜的数量是双数,菜里要有肉圆和鲢鱼(鱼是不能动筷子的)。
我最喜欢的则是年夜饭前的放鞭炮,家里放鞭炮过年的气氛很浓,而年夜饭前放的必然是最大的鞭炮,我的舅舅每年都会预备下三万响的爆竹,然后拿晾衣的竹竿挂着点燃,而小孩们是这个时刻最兴奋的,因为除了鞭炮,在年夜饭期间,他们会得到已期待了一年的压岁钱。
0:00,零点是属于烟花爆竹的时间,千家万户在同一时刻燃放起烟花爆竹形成壮观场面,天都被映红了一半。
大年初一之后
大年初一,开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自家门口鸣放“开门炮”,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预示着新年里红红火火的新生活。“开门炮”放过后就是拜年时间,如果按照约定俗成的次序,一般是先到近房的叔伯和家族长辈家拜年,然后再到舅父、岳父、姑父、表叔和姨父家拜年,最后才是到朋友和邻居家拜年。拜年时,每家每户都得准备好烟酒果点,以招待前来的客人。不过对我们这样假期有限的人来说,拜年就不一一俱到了。
■“往”年 初七“人日”观傩戏 我爷爷所在的刘街是池州傩戏最集中的地区。傩戏一般在初七“人日”这天开演,地点在祠堂。傩戏其实是用于祭祀土地或者祖宗的仪式戏剧,下午的时候,傩戏班子会从每家每户门口走过,而我们需要燃放鞭炮,接“菩萨”。
比如《刘文龙赶考》这段戏,正式开演前是一段伞舞作为垫场,这是拜神的舞蹈,只见一个着戏袍的后生带着面具,不停地转动着一把朱红大伞,踩着旁边的锣鼓节奏或蹲或立。 这次看戏我正好碰上了中国傩戏研究会的顾问,70多岁的王兆乾老师,他从1953年就开始关注池州的地方傩戏,每年都把初七搭在了这里,他告诉我,傩字源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巫师驱鬼神的一种舞蹈。而伞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书里都有记载,商周时认为天为盖、天如伞,舞伞其实就是舞天,希望天道都帮助人们带来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伞舞后便是正戏登台,所有的人还是都着面具,或女或男,或少或翁,嘴里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唱词———我是听不懂,王老师解释说,这戏分十八节,现在演的是拜年一出,也是春节时最常演的,唱的是刘文龙功成名就后为家乡父老拜年祝寿。
说句实话,再往下看,我也实在看不出戏里的妙处,但我被祠堂里的家乡父老们感染着,他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以及对来年的期待。观傩戏这个习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渗透到他们的血液里,已成为过年的一个必备内容。
■“老”年
“送灶爷”的仪式比以前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