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雄和他的砧板陀螺

www.bianguan.net 2015-3-20 17:17:29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黄喜雄和他的砧板陀螺

凭借出色的做陀螺手艺,黄喜雄在峒中一带颇有名气。今天(4月2日)一大早,黄喜雄就带着他亲手制作的大大小小20多个陀螺来到江口村“打起陀螺唱起歌”2014年防城港市边境民间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

在手中、在地上、在空中,从直径不足10公分的小陀螺到直径超过40公分的大陀螺,像是被黄喜雄施了魔法,不停地旋转,引起围观者一阵阵欢呼。

从小就开始玩陀螺的黄喜雄,从事陀螺制作工作已经有30多年了。“陀螺的制作是纯手工的。木材平常以质地坚硬的龙眼树为主,不容易开裂,又能保持适当的重量。最佳的木材是蚬木。因为重量越大,陀螺保持旋转的时间就越长。选取的木材,并不是越直越好,最佳部位是离地约1米的树茎。选好材料就是根据木材来采取合适的大小打磨加工。陀螺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底下的钉子,要想让陀螺转得稳就一定要让钉子尽可能的低一些。”黄喜雄还告诉记者,要制作一个40公分直径的大陀螺估计要用两天,而小陀螺通常只要两个小时左右。

现在,黄喜雄除了自己做陀螺,还收了不少徒弟,“这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

峒中砧板陀螺

小贴士:

峒中砧板陀螺,据记载,起源于宋代,明朝在宫廷流行,流传于防城港市中越边境峒中一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峒中砧板陀螺,一般采用坚度高、韧性好的优质红木制成,上平下尖,因形状、大小与砧板相似,故称砧板陀螺。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市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