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那坡壮族端午节

www.bianguan.net 2016-6-18 9:31:15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壮族的先民是古越人。白耀天说:上古越人为了祭祀水神,以水上竞逐作为祭祀礼仪之一,形成了后来的龙舟竞渡。《越地传》称:越人为竞渡,有轻薄少年各尚其勇为骛没之戏,有至底,然后鱼跃而出。白耀天说:《越地传》是西汉作品,由此可知,竞渡在越人中的普遍和起源的久远。

按理说,龙舟竞渡是普遍和起源久远的娱乐项目,作为越人后裔的那坡壮族人应该把它提上重要竞赛日程才是。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呢?这与那坡地理环境有极大关系。

那坡有大河,其中百都河是百色市的四大水系之一。然而,地势陡,水流急,只适宜放竹排和漂独竹,不宜于龙舟竞渡。只有在感驮岩前的河段水流较缓,可以行船,可以竞渡。这样一来,会划船能竞渡的人太少,硬要举办赛事,参与的人不多,成不了气候。而水上独竹漂是一两个人轻拈竹竿稳立独竹之上表演绝技,在水流平缓处显得十分悠闲,在水流湍急处显得十分紧张,自始至终展现的是平衡与力量完美结合,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可惜,场面不够壮观,且有较大的危险性,成不了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五月初五就只能开展具有山地民族特色活动,过具有山地民族特色节日。

直到20世纪末,乡村农家过端午节普遍做的事情在《那坡县志》里是这样记述的:农历五月初五,门上挂菖蒲、插艾叶和枫树枝叶,房屋四周及床下洒雄黄液,丢烟草梗,屋内焚艾叶、熏白芷、苍术;在小孩肚脐和额头涂沫雄黄水并饮雄黄酒;用红黄色碎布或绸片,缝成一只小猴子抱瓜和“符袋”,挂在小孩子的颈项上;夜晚用艾叶、桉树叶、菖蒲、苦藤等剪熬成药水沐浴。据说此举可避恶邪,驱除“五毒”。家家户户用苏木水、碱水、 硼砂等拌糯米包牛角粽,杀鸡杀鸭,合家团圆。

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不少人过端午节已经简化了,一般只有杀鸡、包牛角粽、喝农家酒而已。

在过端午节开展民俗活动方面,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当数龙合花炮节了。

花炮节历史悠久,是世代相传的民间庙会。花炮用木筒制成,筒内装着火药和一个用红绿线缠裹着的象征幸福吉祥的小铁圈。抢花炮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旨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花炮节的重大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先是一群人抬着龙轿和5个花炮亭巡游街头巷尾,每到各家各户门前,户主都鸣炮迎亭,上香祭神,燃放花炮。后是抢花炮。花炮共放5次,分为头炮、二炮、三炮、四炮、五炮。一个人将花炮点燃后,随着轰隆的一声巨响,小铁圈借助火药的冲力飞向天空。当小铁圈从空中即将掉到地上时,小伙子们立即扑向前去,争抢那具有象征性的小铁圈。谁抢到小铁圈并送到彩台上主裁者手中,谁就是胜利者,谁就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花炮节原来以祭祀神灵和抢夺花炮为主,后来逐步发展成集纪念祖先、祭祀神灵、上多种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表演民间杂技、举行山歌比赛、展示饮食文化、开展商贸活动为一体的重大民族节日。

2011年5月,龙合花炮节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15年5月,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专家深入到那坡县考察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肯定了龙合乡壮族抢花炮习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的成绩。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市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