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港口区成功签约两个农业项目 总投资达1.35亿元
- ·东兴海关缉私分局电话
- ·“这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剑”
- ·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首次实现100%满功率运行
- ·我市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 ·防城港市新闻出版局
- ·防城港启动农村金融改革 一日为农民筹集400万元
- ·防城港市业余体校江山半岛训练基地、旅游局旅游人才实训基地挂牌仪式圆满成功
- ·上思交警开展货车护栏、反光标识专项整治
- ·防城港深澳酒店电话
- ·防城区启用户政服务中心方便居民“一站式”办证
- ·防城港市党政主要领导调研城建项目
- ·防城港市警方助北流抓获两名嫌疑人
- ·市领导到上思督查指导“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
- ·防城港市基层办电话
- ·受冷空气影响30日起我市大幅降温
- ·从前猪牛圈 如今“娱乐圈”
- ·企业台风中受损可享受税前扣除政策
- ·防城港市科学严谨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 ·防城港口岸9月边境小额贸易转降为增
- ·“猪肉有虫”乃谣传
- ·防城区举办“心仪广西•中国东盟旅游第一站”手机客户端(APP)推介会
- ·生态海湾城市款款走来——2014年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 ·飞燕来袭 防城转移洪水中被困群众
- ·美丽的防城港市母亲河——防城江
- ·要敢于浑身是胆地去试去闯
- ·防城港市5个未成年人创新案例自治区榜上有名
- ·“桥兄弟”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 ·防城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 ·今年春运我市汽车客运遇新挑战
上思县公安局开展“一村一警”活动纪实
2011年第四季度,上思县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评价排在全区111个县(市、区)的最末位。消息传来,上思县全县哗然,县公安系统更是震惊不已。
上思县公安局痛定思痛,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誓言从零做起,打一个让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公安干警自己满意的翻身仗。
2012年4月,上思县公安局87位民警背起背包,踩着崎岖山路,奔赴全县87个行政村。他们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开展治安防范,排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政策,参与当地社会管理,提供便民服务。警力下沉,村村有警,月月见警,87位村警,在上思的每个村落、每条山沟上演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天天泡在村庄里
磨破嘴皮磨穿鞋底
村警潘伟强, 2012年3月开始进驻龙楼村。龙楼村登记在档的吸毒人员多达60人,刑满释放人员10多名。这些惊人的数字,让他不寒而栗,内心陡然沉重起来。
“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有天天泡在村里,才能了解更多的情况,找出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潘伟强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进村后的日子,潘伟强同村干一道,今天走这家,明天走那家,每天都往这些吸毒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家里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地做他们家属的思想工作,掌控这些人的动向。办法虽然土,但却很有效,吸毒人员见警察天天泡在村里,行为收敛了许多。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潘伟强将村里“瘾君子”送到了戒毒所强制戒毒,还积极动员相关企业,安置了部分刑满释放人员。自此,村子里的治安得到了有效控制,违法犯罪案件明显下降,整个村子的风气焕然一新。
驻村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民黄文森的儿子去世后,儿媳外出打工不归,黄文森与年幼的孙子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黄文森的孙子尽快接受学前教育,潘伟强请求有关部门帮扶,免除了黄文森孙子上学前班的学杂费,还帮他申请了低保。
潘伟强回到原工作岗位后,他的继任村警王秀涛一样不敢懈怠,继承了他的好作风,把整个心思沉在村里的治安工作上,驻村半年多时间,村风更加向好发展,全村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更没有刑事案件。
解群众燃眉之急
做群众贴心人
“我的孙女‘黑户’10年了,多亏村警帮助解决户口。”平福乡岽僚村赖伍屯群众黄春凤言语中透出不尽的感激。为了感谢驻村民警黄挺帮她解决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有几次到乡里赶圩,都带上鲜嫩的竹笋,送给派出所民警们尝鲜。
10年前,黄春凤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与一个江西籍女子同居,并生育一女。然而,当孩子刚刚满月,儿媳突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黄春凤的孙女4岁时,儿子又突然患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老人悲痛欲绝。
由于黄春凤老人的儿子与那江西籍女子并未办领结婚证,生育前也没有办出生证,于是,黄春凤的孙女便成了“黑户”。转眼10年过去,黄春凤老人孙女的户口依然没能解决。“看来只能等小孩长大后嫁个人,让她的婆家去解决啰。”黄阿婆经常这样无奈地唠叨。
老人的问题在上思实行“一村一警”之后得到了解决。村警黄挺走访屯里后获悉了这个情况后,他把这件事认真地记在了驻村的工作笔记本里,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黄挺多次找乡政府反映,向上级申请协调,来来回回跑了将近4个月,终于为老人的孙女办好了户口,将户口本送到了黄阿婆的手上。看到崭新的户口本,黄阿婆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扶贫解困实意帮
不是亲人胜亲人
去年一个大雨天,雨水倾盆,挂念着黄强(化名)一家安危的驻叫安乡平江村民警林宝先,顾不上雨大路滑,骑马快速来到小黄家里。
“林叔叔,下雨天你怎么还来呀?”小黄不顾大雨浇淋,急匆匆向骑在马上的林宝先“叔叔”奔去。看到骑在马上全身湿透的林宝先,小黄的脸上,雨水和着泪水,哗哗下流。
平江村及象屯山高路远,登记在册的人口有300多人,但常住在家的只有三四十人,其余人口或搬迁,或外出务工,屯里十分冷清。小黄就生活在这个屯里。由于年久失修,小黄家的老宅已经倒塌,全家5口人全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政府救济房里,旁边是几根木头撑起的临时厨房。小黄的父亲已有75岁,母亲是智障患者,双亲都丧失了劳动力,哥哥在南宁打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入不敷出。由于没有生活费,小黄只好辍学在家。
2013年,林宝先进屯走访得知小黄家的实际情况后,立刻掏钱把他送到了学校读书,并买了很多课外书刊。为了进一步改善小黄家庭的生活,林宝先还帮小黄的母亲补办了户口和身份证,申请了低保。林宝先的无私帮助较好地缓解了小黄家庭经济困难的局面。
修路建房赢民心
村警就是村里人
“阿张,今天到我家吃饭吧,我要和你饮几杯才得!”这句话村警张明中不知听过多少次,从这句话里听得出那琴乡那通村群众对张明中的真诚欢迎和喜爱。
进村伊始,张明中除深入走访调研外,还自学一门“外语”——那通村的本地话。他深知要想与村民融合一体,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得入乡随俗,学讲本地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鹦鹉学舌,张明中本地话虽不流利,但对他日后的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
那通村道路坑坑洼洼,群众出行非常困难。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张明中充分发挥他的人脉优势,向各方吁请帮助,最终争取到了177万元资金,启动了3条村级砂石路的建设。此外,他还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到了免费的猪苗、鸭苗、鸡苗,并亲手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那通村10多栋民房是危房,个别民房有倒塌的危险。由于收入低下,部分群众重建改造住房困难。忧心忡忡的张明中一边做思想安抚工作,让他们树立信心,一边跑上跑下,争取建房资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张明中的帮助下,已有9户群众住进了新房。
“道路修通了,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快车道’。群众家里牛羊满圈、鸡鸭满棚,走进村里,过来打招呼的群众越来越多,甚至拉我一定要到他家去喝酒。”群众致富了,张明中内心十分欣慰,村民有好事比他自己有好事还高兴,因为,张明中心中已把自己当成了那通村的“村民”。
两三年来,上思县公安局 87名村警有着太多太多像潘伟强、黄挺、林宝先、张明中一样的故事,他们进农家、察民情、护稳定,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治安“责任田”,用自己的汗水与辛劳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山路弯弯,87位村警踩着87条不同的小山路,沿着相同的目标——“平安和谐”迈进。“一村一警”之路在不断拓展延伸,“一村一警”这朵奇葩正在开遍巍巍的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