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缘” 花开边海城——防城港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扫描

www.bianguan.net 2016-3-26 11:53:16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3月22日晚,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在桃花湾广场上演,许多正在周边散步的群众闻声而来,相聚一起饱食了一顿艺术大餐。

这是今年第2场“欢乐西湾”群众广场文艺晚会。仅去年,我市以这种既贴近群众又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欢乐西湾”“明江之夜”“边城欢歌”“欢乐海洋”等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就有50余场。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去年以来,我市以文化惠民和文化传播为重点,建设了一批文化惠民项目、一批海洋文化艺术精品、一组全民健身运动休闲赛事、一组创新本地文化栏目、一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可圈可点。

而就在去年7月,我市又凭借全市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与东盟各国、国际友好城市、区内外城市之间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优势,以“五化促五缘”的创建特色,成功获得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城市。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号角吹响!

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物尽其用

如今,在市图书馆举行的“周末读书汇”,已然成为不少市民的“周末盛宴”,“全民阅读”营造氛围有所提升。去年,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周末读书汇”达50多期,内容涵盖现代文学、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生活健康、人文历史、美术摄影、国学经典等,参与人数达2800多人次,发展会员200多人。

近年来,我市投入近6亿元,新建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建有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3个乡镇文化站,2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0%;建有283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

这些设施资源都免费为群众开放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展览、讲座以及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去年,英国伦敦艾特交响乐团、音乐剧《桂花雨》、大型魔幻益智儿童剧《蓝精灵》、《魔豆》等,多场大型文艺演出纷纷到我市展演。

“高大上”活动不断,文艺精品喷发

去年以来,我市的文化活动档次不断得到提升,在区内外甚至国内外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去年6月,我市通过采取财政+金融+社会资金模式,举办了首届“兴达杯”海钓国际邀请赛,共吸引了来自越南及我国国内共44支队伍近300名运动员参赛,为群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海钓竞赛。

而在今年的3月4日至11日,组织完成了“中国-东盟四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来自我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4个国家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有近10万名群众观赛。

此外,举办了《秦风桂韵——耀州窑陶瓷暨广西、越南的传播与影响》瓷器精品展。这是为配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而举办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城市大批收藏爱好者观展。

随着文化活动不断在“高大上”的路上奔跑的同时,我市的文艺精品创作也层出不穷,创历史新高:少儿舞蹈《瑶遥谣》获得第八届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金奖,舞蹈《甜蜜时节》和曲艺《国旗街的故事》分别获全区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银奖、铜奖,舞蹈《甜蜜时节》荣获第八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三等奖,独唱《江山半岛之恋》获三等奖……

以“五化”促“五缘”,再创特色品牌

众所周知,我市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边境城市,也是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文化优势,以及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

如何将这样的文化优势转化成让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的成果?在去年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机遇中,我市顺势提出了“文化有缘”主题,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制度化的“五化”建设为基础,突出与东盟各国、国际友好城、区内外城市之间地缘相接、海缘相接、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的“五缘”特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探索和实践边境地区、海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模式,创建全国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未来两年,我市将利用“五缘”特点,建设以海洋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名村,形成边海文化长廊,并与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同时,还将打造京族题材原创剧目,推出一批京族艺术精品;提升“三月三”民俗活动,以壮族“三月三”活动为载体,开展边民跨境联欢和壮族、瑶族对歌等民俗节庆活动;开展友城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中越青年界河联欢、足球友谊赛,东兴-芒街美食文化系列项目等活动。

打造有防城港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仅有特色项目还不够,还需要通过 “五化”来促“五缘”,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根据《防城港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我市将制订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立足本地特色,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项目,到2017年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据了解,到2017年底,我市198个村(社区)要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数字服务产品,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数字服务资源,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务。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

>>防城港新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