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美食指南出炉~
- 东兴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2月21日,广西东兴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 广西边贸融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 广西东兴产业旺 村民笑 茭白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 广西东兴抢抓机遇 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广西东兴京族老人的国旗情缘
- 组队走起!东兴口岸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第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联合展览成果丰硕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推介会走进四川省成都市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广西东兴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独弦琴 众人弹琴
- 东兴市竹山村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考核
-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探索初见成效
- 认识北海,从这9家博物馆开始。
- 定了!6月2日侨港将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
- 重磅!国际风筝板锦标赛今日在北海开赛!
- ·南宁铁路局:本月开通广州抵中越边境防城港市高铁
- ·防城港消防发布清明消防安全提示
- ·盛隆230万吨镍合金项目顺利推进
- ·国务院同意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
- ·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运输段电话
- ·广西人在防城港出入境办证大厅办理护照越来越方便啦,成人只需身份证可办理
- ·防城港市白鹭大蚝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 ·防城港市远程办电话
- ·低温天气导致光坡镇热带水果“全军覆没”
- ·杨佰凤率队到防城区扶隆乡田心村进行扶贫调研
- ·千里之外轻点鼠标 30年“黑户”一朝解决
- ·中国电信防城港分公司电话
- ·广西防城港东兴成为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便捷通道
- ·自由自在,一个人白浪滩之旅,魅力十足
- ·港口区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
-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邕举行
- ·企沙:做好边海经济带建设“后盾”
- ·让挂历归位于市场
- ·“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值!”
- ·红林海湾小区深夜施工 居民苦不堪言
- ·防城港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总投资逾300亿元
- ·57名上海游客从东兴口岸入境归国
- ·防城港市第一季度工业实现良好开局
- ·防城区简介
- ·“三月三”期间防城港市节庆活动多
- ·防城港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电话
- ·未来几天可能出现霜冻
- ·2014年防城港边境三月三民间文化旅游节——打起陀螺唱起歌
- ·高铁开通对我市公路客运影响不大
- ·进入休渔期后 港城海鲜种类减少价格上涨
记退休教师苏炳祯的边海文化情结
红花因其艳丽而备受人喜爱。如果用红花和绿叶来比拟人的生活,相信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红花而不是绿叶。但在我们这座海湾城市,却有这么一个人,心甘情愿做绿叶来衬托红花,他就是市实验高中的退休老师苏炳祯。
苏老师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生涯中,他虽然喜欢写作,而且写作也有一定的基础,但他考虑到一心不能二用,更怕耽误学生的学业,故在职期间,他除了为指导学生写作而写了些下水作文外,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几乎没有。然而,他对边海文化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退休之后,卸下了沉重的教学担子的他,无事一身轻,写作激情一下子像开闸的洪水般奔涌而出,写了《太平胜景》等20多篇文章在区市级报刊上刊登。这些文章,有的歌颂我市的山川形胜,如《龙潭飞瀑》、《白龙望海》等,有的弘扬了历史名人,如《望海,想到了邓承修》,有的颂扬了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如《弯弯的山路》、《山乡书记》等,向社会向读者宣传我市的时代正能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他花费了一年时间写成的长达21万字的人物传记《黄万定治疆》顺利出版。这部传记记述的是“马留人”之一的黄万定在边地南疆任地方官勤政爱民治疆理政的故事,对防城港市悠久的文化和先人的历史功绩进行了深度挖掘,为我市创建海洋文化名市添了一块颇有分量的砖石。
2006年,苏炳祯退休之后,不愿坐享国家供养,而要发挥余热,执意为边海文化做一些事情。他参加了防城港市诗词学会、市老科协文学分会等多个社团组织。他认真地履行会员的职责,干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会做的,认真地做;不会的,虚心地学。就拿为市诗词学会和市老科协文学分会校对书稿的事来说吧,就很好地体现了他认真负责和虚心学习的精神。而当领导把这校对的任务交给他,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并一丝不苟地去做。校对时,有时候为了核实作者叙述的历史事实的对错,他往往查了好几本书;为了判断某个字词的正误,他查了多本字典。为了不耽误书的出版日期,有好多个晚上他校对到一两点钟才睡觉,致使他的眼常布满红丝。但尽管如此,他却从不在领导面前叫过苦,露出过抱怨情绪。每一次,领导交下任务都毫不推辞,而且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这两三年,经他校对的书稿,如《防城港文学作品集》、《山海风流》等,一共有10多本,字数超过300万。3年校对300万字,对于专业校对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对于年近古稀眼力又不好的他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事,而他却坚持下来了。而且,校对的质量可以说是上乘的。按照出版社的规定,每万字不超过三个错别字算是合格;而苏老师校对的书稿,一本30多万字的书,错别字也找不出20个。
这样好的质量,除了苏炳祯的认真细心外,还得益于他的虚心好学精神。他绝不会不懂装懂,而是不懂就向他人请教,而不必顾及到自己的面子。苏炳祯开始进行《防城港文学作品集》校对工作的时候,连校对的符号也不会用,是执行主编,市高中的首任校长、老作家邓向农先生手把手教会他的。校对时他碰到有疑问的地方就打个问号,待后去请教邓向农,然后再作定夺。这样既保证了书的质量,自己又学到了知识。每本书稿,都经过三校四校。书稿内容,先由王权才主编决定取舍定下来,然后由邓向农执行主编先看一遍,实质是校对一次,再由他校对。样书出来后邓向农和他又再各校一次,经过这些环节,错得少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校对之外,苏炳祯还很注意我市的教育史料的保存工作。他受市教育局委托,为《防城港市志》收集整理本市教育方面的材料,还和邓弦老师合作,为市实验高中多方搜集散失的材料,编成《春华秋实五十年》、《教坛文萃》、《学苑诗章》三本书,展示了该校师生教育、教学、教研成果,为本市的教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做这一切,苏炳祯从不署名,更不表功。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他淡然地笑笑说:“只要所做的工作有意义对社会有益就好了,至于名不名有什么关系。”苏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用两句话来概括他的退休生活,那就是“乐将名利踩脚下,甘当绿叶衬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