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兴京族看不同民族的七夕情人节

www.bianguan.net 2013-8-27 17:45:31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如今不论是西方的“214”还是我们传统的“七夕节”,都市男女们从不缺乏表达爱意的节日,可是在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传统的习俗已经弱化或消失,相比之下少数民族自己的“情人节”比汉族更丰富多彩,更开放,更富于人之常情和情趣。

京族哈节—歌声传情 “缘分”天注定

聚居在广西东兴的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靠海吃海京族青年男女不仅有着豁达乐观、热爱自由的个性,其追求爱情的方式也更为独特。每年农历六月中旬在广西东兴的金滩上,会举办京族最大的节日“哈节”,节日中除了有传统的“敬神拜祖”环节之外,青年男女“唱哈”(即唱歌)是最大亮点。

夏季金滩上,“哈哥哈妹”(男女歌手)一起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如果其中一位男青年相中某位姑娘时便会互相对歌,同时慢慢靠近女方,并用脚尖将沙撩向姑娘,如女方也心中有意,就会照样将沙踢回对方。通过这种踢沙方式或互相对掷树叶的活动,表达双方情投意合。

之后便会分别去找“蓝梅”(媒人)来,将各自想好的一首情歌,请她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描有花草等彩色图案的木屐。在“蓝梅”传歌引线时,如果男女双方互相递送的彩色木屐合在一起正好是左右一双,那么这对情侣就算是“天意中”结成了,如果木屐不配对,就认为“天意中”他们“命相”不合,便“无缘”相聚。自由中透着传统,浪漫中有着无奈,京族的男女们似乎更加相信“缘自天成”。

土家族女儿会—自由奔放 只为追求爱情

“汉不入峒,土不出境”自古是土家族的习俗,因此中原一带的婚俗礼仪并没有流入到土家族境内,土家儿女在择偶方面完全秉承个人爱好,只要双方情投意合,没有人会干涉。

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土家女儿会”就是土家族原汁原味的“情人节”。当天,年轻男女相互邀约,聚会于集市,这里的沟通方式主要就是“以歌为媒”。“一见一见观世音,有点有点动人心,心想心想挨拢你,如何如何拢得身,差点差点想成病。”这既是男女双方初见识的一种赞美,也是互相的一种试探。“追追打、打打逗,逗逗打打打上了钩,情意只为逗打起,逗逗打打舍不得去,难舍难分心肝肉。”这已证明双方略微有些好感了,就可以进一步的发展。

土家情歌浪漫之处还在于对一些词语的隐晦运用,比如描写男欢女爱的“捉龙”、“划船”等都是对爱情赤裸裸的描写,这些都是土家情歌的微妙写照。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爱恋、自由的环境构成了土家儿女独特的浪漫情怀。

傣族花街节—花街示爱 享受纯爱甜蜜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三是傣族传统的“花街节”,是青年男女们交流择偶的日子。当天,傣族姑娘们在阿妈的指导下,梳理秀发,穿上节日盛装,佩戴好银镯、银耳环和银链、银铃等饰物。接着,阿妈把衣裳、统裙、花腰带和香荷包、花手帕等礼品从衣柜里取出来,放进精制秧萝里,挎在女儿的腰间。姑娘戴上鸡斗笠,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汇集。各人找到一块惹眼的地方后,从秧萝中轻轻地把心爱的东西拿出来摆好。

这时,小伙子们吹着金竹笛来到花街,寻找自己心仪的姑娘。假若对某个姑娘有心,便投去倾慕的目光,双方会意后,眼明手快的小伙子立即从姑娘摆着的绣物中取走香荷包或花手帕,踏着舒心的脚步离开花街,姑娘也收起绣物不紧不慢地随后而来。

太阳当顶的时候,花街附近的小溪边上对对情侣到处可见。在悠扬的竹笛声中,妙龄青年人互相倾吐着真挚纯洁的爱情。尔后,姑娘接过小伙子送给的银饰,和先前小伙子从姑娘那里取得绣物便是共同的定情物。一对有情人也至此诞生。

“56个民族56个情人节”!不论是“京族”哈哥哈妹们对“缘分”执着追求,还是土家儿女们的热情奔放,对于困顿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敢爱敢恨的个性值得我们羡慕和向往。

本文来源于:东方今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