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喃字

www.bianguan.net 2013-8-28 11:14:39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京族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喃字,京族的歌谣、谚语、格言、故事传说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应的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就是用喃字记载的。

到京族三岛采风,我曾经多次拜访京族学者苏维芳先生。就在苏先生家,我有幸看到了大量的京族文献。苏先生对所收集的资料惜如至宝,不仅分类清楚、码放有序,而且采取了防潮防尘措施。这些古本京族文献所使用的京族喃字,乍一看,颇像民间常见的手抄繁体汉字,以至误以为联系上下文便能认识一些,不料竟一个字也没认出来。尽管文中有许多单个字就是汉字本身,但这些孤立的“汉字”在文中却并非汉字本意。因此,阅读这些似曾相识的京族喃字,实则如看天书一般。

那么,京族喃字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字呢?苏先生引领我介绍他即将翻译出版的几本歌谣。如《宋珍歌》、《金云翘传》、《刘平杨礼结义歌》等。闲谈间,这才对京族喃字总算略知一二。苏先生告诉我,喃字又可以倒过来称为字喃,一般情况下就叫喃字。但不管怎么叫,其实就是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再创造的方块文字。

问题是,既是汉字或仿效汉字的方块字,为什么叫喃字呢?苏先生答曰,因为喃字是“南国的文字”。那么,“南国”又是什么国度呢?他说氵万尾哈亭有一副对联做了间接的说明。对联曰“古在南邦成原例山河之永固;今朝北国敬严村社稷之遗风”。

相传对联系京族人从越南迁居氵万尾后,由苏家第四代头人苏光清所写,时间推断为1888年。显然,这里的“南邦”也就是指越南。喃字其实来自越南。早在使用拉丁文字之前,越南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同时,就利用汉字的部首偏旁,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一种新文字。至于京族人使用喃字起始时间和过程,文字学界至今仍有争论,但据最保守的说法亦认为:喃字的使用自公元六世纪后开始盛行。而京族的《宋珍歌》喃字歌本,所记述的关于五代十国的故事,恰恰就是在喃字盛行之后形成的。可见京族喃字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

喃字既根源于汉字,其造字的原则和方法自然有共同或相似之处,如形声、会意、假借等。但京族喃字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据统计,京族喃字多达37000个,按造字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假借喃字。这是单纯借汉字声符表意的喃字,其方法又叫借汉字法。这类喃字较多,约占喃字总数的三分之二。这类喃字的特点是借助汉字声符读京族语音,并通过京族语音反映特定的意义。如,古时候京族人称父亲,音为“布”;称母亲,音为“盖”。如果借汉字“布盖”之音表京族父母之意,那么“布盖”就是父母的意思。自然“布”“盖”也就是喃字。有时甚至整句话都是借音表意。如,借汉字“胡公决计承机”六个声符,表的是“梅骨格雪精神”的意思。有的假借喃字另外加符,也有辅助表意的功效。如加“口”字旁表示与嘴有关。

二是形声喃字。汉字中的形声字,是将意符和声符组合由意符表意声符表音所形成的字。如,上形下声的“箕”字,“竹”表意,“其”表音。在京族喃字中,同样也有很多此类字符。这类喃字一般由表音和表意两个完整的汉字形体合并而成。

因此,这类字又叫形声音意合体喃字。与汉字不同的是,喃字用汉字的声符表京族语音,却用汉字意符表汉字本意。如“年”字,喃字在左边加声符“南”,音南,写作“南年”。形声喃字的特点,从音意部位的结构上看,通常是左声右形。但也有左形右声的,依此类推还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等。

三是会意喃字。汉字的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的字来表示一个意义的字。如“日”“月”合成为“明”,三个“人”合成为“众”字等等。京族喃字也有同类型的字,这类喃字一般借用两个汉字合并形成新字。如“天”字,喃字要在“天”下面加“上”来会意。

京族喃字,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与媒介,其功能作用如今虽已退化。但作为京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本文来源于:东兴旅游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