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旅游必去】那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www.bianguan.net 2016-3-8 15:33:18 游记/攻略专栏:客服中心

那良,不仅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及传奇人物的边陲古镇,还是是一个物宝天华、珍食茶饮老道原味的古圩。

那良,它象一湾深不测的渊深长潭,表面浮着鳞鳞波光,深潭下却蕴藏着人所不知的幽远世界。

北沦山峰峻峭,致北沦上河高山急湍,把十万大山远久而珍藏的华宝湍流急推而逝,但到了那良这块聚宝的盘地,它却不急不燥,悠悠而流,渊深成潭,积淀留下无数远久的珍宝。

古称榕树垌的那良镇,盛产八角、玉桂,它位于北仑河中部河流至东兴市海域汇合,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称,那良江、北仑河水路和大勉,那旺,白赖隘路与东兴、上思等外地贸易交流。因此,古代不少商贾、政要家人,民国初期聚居此地,让这座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那良,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辉煌一时。那良,它之所以能保留着古镇的风情、原貌与它的传统习俗文化,正因为它象那良江潭中的碧绿缓水,绕潭依恋,涡盘而行;没有急促的脚步,没有推山倒海的急湍,却把历史长河流淌经过的文化珍宝,沉淀在这深深的待人潜寻的潭湾......

客家人的“茶道”,也许它是在防城这块桓老土地上老一辈人仍存脑际,但现实生活中却因发展脚步匆匆,已在日常生活难见的一道传统饮食文化的民俗风景。在信息传递以全球网络共体的今天,在以“薯条是儿童最喜欢吃”的诱导,在都市遍布“肯德基”店铺的时代,那良古镇斑驳老墙的深巷古街,春暖乍寒的正月底,祖辈迁徒而来的客家涯话人的那良,却有这样一个街坊乡亲以茶为饮、以传统小吃为助的客家人传统的聚集;融融的街坊邻里亲情,扶老携幼围坐在沿街而设的饭桌前,端上米粉、粽子、炸薯、米籺等家乡特产小吃,品着色泽金黄袅烟流香粗茶,用客家涯话家长里短地交谈,乡邻街坊和谐、浓情,无不让高楼毗肩、闭房难见的现代都市人羡慕妒忌。

民间自有高手,何况藏龙卧虎的边陲古镇?

《那良炒粉、那良籺》是一首当地客家人用涯话编歌演唱的“民歌”,在著名的那良业余声乐队的演奏与伴唱下却使所有在场的人侧耳静听,节奏欢快、灰谐有趣,朗朗上口,音味韵协入耳难忘!茶前饭后,乡里乡亲、男女老少,用简陋的音响设备,唱着自己最爱唱的五、六十年代“红歌”。这种情形,让人感到仍有后来的脚步,不慌不乱、慢悠悠地不急往前赶,却在细心留意看眼前难寻的美景……

文化与时代,有时让人很难捉摸透它该如何对待。文革时期的破四旧,新文化时期的反八股,在大浪淘沙时有时也把金子不经意、无意识地从手中滑落丢失。在我幼年印象,那良中学后面的榕树潭是游泳的好场所,大榕树我极深的印象,可我却再不见这棵童年印象的古榕身影;“三圣廟”是我与表弟玩耍避忌去的地方,现在却依然保存并修缮得更加规模;而客家人的涯话,那良人讲得是那么纯正,过年期间午餐的饮茶,却是幼年在那良是印象极深而今又是久违的往事,B叔年轻时是高大、英俊我心中的偶象,现已腰身倦,但饮茶时以酒代茶的豪迈却依然。

那良,防城港市的一个边陲小镇,它却与清朝晚年的黑旗军有无法割去的关联,更与民国初期的大小政事脱不了关系,在抗战与法军的的国际关系中,却有浓浓一笔,追溯到东汉年间,马伏波在此也打了不少硬仗,这座名副其实的“古镇”民风朴实,虽然这次是一次偶然相遇,却让我用心拍照民间的习俗,生怕明天就再也不见。

那良,客家人的茶道,文化乎?但确确实实是一种流传的饮食习俗。

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良古镇客家人的茶道

 

本文来源于:今日防城港,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

>>防城港游记/攻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