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吉婆岛:畅享海滩美食盛宴,纵览北部最佳避暑海岛风光
- 越南北部宝藏旅游目的地:下龙湾、吉婆岛、河内,最佳旅行时间大揭秘
- 只需身份证!越南谅山一日游,解锁异国新体验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正式开通旅检业务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文化中国行丨金滩海边博物馆里,传来独弦琴悠扬旋律……
- 越南签证种类解读:DL领馆签/落地签/EV电子签/五年免签任君选择,让您无忧越南行
- 越南旅游安全深度解析:行前准备、风险规避与实用防护指南
- 越南签证申请全攻略,了解越南签证知识轻松开启越南之旅
-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游记:穿梭喀斯特奇观,拾贝云端海岛梦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走进东兴 携手共创友好未来
- “视联网+AI”应用场景落地对接会在东兴市举办
-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工作组联合考察东兴口岸基础设施设备
- 稳外贸促发展!东兴跨境电商集聚发展
- 东兴出入境人次持续增长 中越两国在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 越南下龙湾&河内四天自由行,新鲜出炉的攻略来了
- 越南下龙湾三天自由行:游轮驶过海上桂林,轻奢时光里的碧海岩诗
- ·手足口“病潮”来袭 科学预防是关键
- ·东兴边检站共青团委组织开展“驻守边疆 奉献青春”主题团日活动
- ·鱼儿在洁水中畅游——东兴市与“全国双拥模范城”相拥的故事
- ·东兴市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清查整治江平镇“黑网吧”行动
- ·广西东兴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解读
- ·广西东兴:先行先试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陈芊昀
- ·东兴市加快推进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 ·东兴出境旅游法制宣传受游客欢迎
- ·东兴市体育馆和游泳馆建设进展顺利
- ·孔学斌
- ·走进东兴系列之四——独弦琴下奏出的海洋民族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为能繁母猪买保险
- ·2013东兴市十佳导游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 ·防城港市东兴江平工业园稳步发展
- ·吴永红
- ·东兴部署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 ·中越经贸合作亮点频现 边境贸易扮演重要角色
-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 ·东兴边民互市区退运一条灰真鲨
- ·东兴市京岛阳光
- ·东兴市首辆“流动青年文明号”车小记
- ·传统产业如何借力移动互联网论坛在东兴举办
- ·周刚市长检查开学前工作
- ·深蓝网吧-东兴网吧
- ·越南男子汇错款40万元 东兴法官帮追回
- ·江平镇入选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
- ·东兴市江平镇农资综合直补6840户
- ·东兴市多举措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守望京族文化的根脉——记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
放眼八桂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谱写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壮丽新篇。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陆续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及我区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种花养鸟、含饴弄孙,这是一般人退休后的快乐生活。但在东兴市京族三岛,却有这么一位老人,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十年如一日,或奔走京族群众居住的村屯,收集资料;或日夜伏案疾书,将京族字喃翻译成汉字。他就是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一位为京族文化传承不遗余力的老者。
年届七旬的苏维芳,是东兴市土生土长的京族人。2000年,报纸上一篇题为《救救京族字喃,留住京族文化》的文章让他深受触动,并对逐渐流失的京族传统文化忧心忡忡。
字喃是京族人民在15世纪参照汉字创制的本民族文字。苏维芳走访发现,随着时代变迁,使用字喃的人越来越少,京族三岛仅有7个人懂字喃,而且都是年近90岁的老者。
“现在年轻人不学习字喃,要是再不抢救,字喃恐怕就要失传,京族的传统文化也将随之流失!”苏维芳萌生了抢救字喃,抢救京族传统文化的想法。
2002年,退休后的苏维芳和老伴一起离开城市,搬回老家,在没有任何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每月拿出退休工资1000元作为采访、收集和复印等活动经费,与时间赛跑,抢救字喃。
翻山越岭,走村串屯,10多年间,这位老人每天醉心于收集、整理字喃工作,京族三岛和其他京族散居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期间,他走访了包括民间歌手、宗教从业人员在内的200多位京族老人,收集了民间书籍和诗歌等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对它们逐字翻译成汉字。2009年,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担任主任,之后他又四处奔走,筹集中心的活动经费和京族文化书籍的出版费用。
除了收集、整理、翻译字喃,苏维芳还创办培训班,把传承字喃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003年,苏维芳与村里经济能人商量,由对方提供场地,并出资10多万元,建起教室、歌堂、文艺舞台等设施,为当地各种文化培训提供场所。在此基础上,苏维芳办起“字喃京语”培训班,并亲自上课。经过数年努力,目前已培训了数百名京族青少年,“最小的8岁,都能熟练读写字喃了。”
作为村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苏维芳还把京族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结合起来,配合京族学校编写京族乡土教材,并与学校商议开设了“京族字喃京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把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传承下去,苏维芳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年,他都乐此不疲坚持参加4个村的哈节活动,并担任文化指导。在深入京族三岛和红坎等4个“哈亭”(京族人民祀祖、祭神和民间娱乐的公众场所)调研,搜集各个“哈亭”的祭文、文献资料后,他还编写和翻译形成了《京族哈节文献汇编》《京族哈节》等书籍和文章。
即便是身体已不如从前,苏维芳仍坚持工作。2012年初,为争取时间早日完成翻译京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他连续工作至深夜,血压升高晕倒,数次被送去医院住院治疗。
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10多年来,苏维芳举办了各种培训班13期共500多人次,出版了10多本共100多万字的京族文化书籍,引起国内外研究京族文化专家的重视。
2012年,苏维芳荣获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2014年,他还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现在,苏维芳仍笔耕不辍,在将4本字喃传统民歌集翻译成汉字同时,还筹划编撰1本京族字喃大字典。“我要让京族的文字代代传承下去,把京族文化的根脉留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