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旅游简介
- 东兴,于北仑河之东兴起
- 中越互通更便利!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800万人次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 “跨国上班”是什么体验?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跟着新华社记者坐着公交车出国“串门”
- 近160万吨!2024年东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和货值均创最高纪录!
- 东兴市召开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二桥智慧口岸建设新模式、AI人工智能+项目专题研究会议
- 广西南宁美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神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都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市海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大地国际旅行社
- 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大客运旅行社
- 广西海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时尚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新莘之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南宁市海天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邕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东方国际航空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 ·上思县10年获少数民族特困生专项补助近20万元
- ·防城港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
- ·防城港云约江南作业区1-4号泊位项目进展顺利
- ·防城港市旅发委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工作
- ·吴恒到东兴看望基层全国人大代表 金湘军陪同
- ·防城港三月三假期气温忽高忽低有风有雨
- ·广西电网公司防城港供电局
- ·防城区:紧盯水面做扶贫文章
- ·防城港30名监督员突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 ·防城港市开展“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
- ·防城港市城市概况
- ·上思举重健儿再夺全国金牌
- ·防城港又到白龙采珠时——白龙珍珠养殖场
- ·取缔非法经营 维护良好经济秩序
- ·防城区文昌街道办事处
- ·“单独两孩”政策满月防城港全市5对夫妇获得审批
-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林面积突破1300公顷
- ·防城港上思县十万山见证日寇罪行
- ·奏响友好合作最强音
- ·防城港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你讹我我讹他找心理平衡 上思男差点因此成被告
- ·“红姑娘”下乡展身姿
- ·防城港上思县月亮岛景观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 ·防城港:6月起5种进出境行李海关将暂不予放行
- ·防城港30多家旅游企业现场推介“边山海”风情
- ·防城港分获6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6个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 ·打通“最后一公里” 方便办事少跑路
- ·我市迎来又一个夏粮丰收年
- ·上思县开展清退会员卡专项活动
看上思解贫
路好,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秋雨中,两旁的山上绿松葱葱,烟雾蒙蒙;不远处的蔗林,如海浪翻滚。
上思的秋,来得恰到好处,空气清新,收获的氛围格外浓郁。
这里是十万大山北麓深处,距离防城港市区116公里。
4年前,黄秀珍家只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家里几口人等着开饭,要想脱贫,难!
全县83个行政村,21个属自治区贫困村,2.8万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学,山多地少,致富产业单一。
穷,是这里的客观存在。这如十万座山的重量,压在25万上思人的肩上。20年来,这里投入了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亿元。
2014年,国家首个“扶贫日”确立,从中央到自治区,从自治区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偏远贫穷的小县开始了减贫脱贫的绝地反击。
“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投入14.6亿元,实现脱贫人口10000人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贫困户都有造血功能。”上思县扶贫办主任谭锋斩钉截铁地说。
这里大山环绕,对外相对闭塞。要脱贫,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缺啥补啥,而修路,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在这个山区小县,共升级硬化通村道路近130公里,修建通屯砂石路50多公里。这里的面貌和生产条件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开始破解。
在上思县万烽香菇栽培科普示范基地,有20多位当地员工正在培育香菇菌棒。“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种种地。”黄秀珍笑呵呵地说。
这个香菇培育基地先后在思阳镇、南屏乡、公正乡等建立了香菇大棚栽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滚动发展,带领农户致富。
“稳定甘蔗面积,提高单产,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传统优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减贫脱贫。”对于产业扶贫,谭锋有着深刻的思考。产业扶贫,给上思带来了减贫脱贫的新鲜血液。
山多,曾是这里的劣势。但跳出大山看大山,也可以是优势。
结合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从公正乡、那琴乡的水果产业、茶叶生产,到南屏乡、在妙镇的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从叫安镇、华兰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旅游农业,到思阳镇的大棚果蔬、食用菌等,四大产业片区,“一果、一牛、一区、一高”四大主产业……这些正在成为上思“解”贫的源头活水。
“群众的种养技术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锋说,有了造血的条件,还要有造血的本领,而这个本领就要靠教育扶贫。
在群众的种养技术上加把火,是这个贫困县要做的事。请专家巡回各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贫困青年到县职校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以技术作用于产业发展……这些“火”正温暖着山区群众。
今年夏天,“雨露计划”滋润着这里的56名贫困户的大学学子,28万元资金,让他们每人都有5000元的奖励。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帮扶计划”、“育苗计划”、“成才计划”等,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在十万山区铺开了。
行走在上思,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