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思解贫

www.bianguan.net 2014-11-17 13:34:39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路好,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秋雨中,两旁的山上绿松葱葱,烟雾蒙蒙;不远处的蔗林,如海浪翻滚。

上思的秋,来得恰到好处,空气清新,收获的氛围格外浓郁。

这里是十万大山北麓深处,距离防城港市区116公里。

4年前,黄秀珍家只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家里几口人等着开饭,要想脱贫,难!

全县83个行政村,21个属自治区贫困村,2.8万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学,山多地少,致富产业单一。

穷,是这里的客观存在。这如十万座山的重量,压在25万上思人的肩上。20年来,这里投入了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亿元。

2014年,国家首个“扶贫日”确立,从中央到自治区,从自治区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偏远贫穷的小县开始了减贫脱贫的绝地反击。

“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投入14.6亿元,实现脱贫人口10000人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贫困户都有造血功能。”上思县扶贫办主任谭锋斩钉截铁地说。

这里大山环绕,对外相对闭塞。要脱贫,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缺啥补啥,而修路,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在这个山区小县,共升级硬化通村道路近130公里,修建通屯砂石路50多公里。这里的面貌和生产条件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开始破解。

在上思县万烽香菇栽培科普示范基地,有20多位当地员工正在培育香菇菌棒。“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种种地。”黄秀珍笑呵呵地说。

这个香菇培育基地先后在思阳镇、南屏乡、公正乡等建立了香菇大棚栽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滚动发展,带领农户致富。

“稳定甘蔗面积,提高单产,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传统优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减贫脱贫。”对于产业扶贫,谭锋有着深刻的思考。产业扶贫,给上思带来了减贫脱贫的新鲜血液。

山多,曾是这里的劣势。但跳出大山看大山,也可以是优势。

结合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从公正乡、那琴乡的水果产业、茶叶生产,到南屏乡、在妙镇的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从叫安镇、华兰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旅游农业,到思阳镇的大棚果蔬、食用菌等,四大产业片区,“一果、一牛、一区、一高”四大主产业……这些正在成为上思“解”贫的源头活水。

“群众的种养技术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锋说,有了造血的条件,还要有造血的本领,而这个本领就要靠教育扶贫。

在群众的种养技术上加把火,是这个贫困县要做的事。请专家巡回各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贫困青年到县职校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以技术作用于产业发展……这些“火”正温暖着山区群众。

今年夏天,“雨露计划”滋润着这里的56名贫困户的大学学子,28万元资金,让他们每人都有5000元的奖励。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帮扶计划”、“育苗计划”、“成才计划”等,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在十万山区铺开了。

行走在上思,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