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东” 老板来“打工”

www.bianguan.net 2014-11-2 9:58:35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农户两脚不沾泥,家里的土地有“长工”打理,年末“长工”还给农户发红包。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上思县那琴乡联惠村寺蒙屯的54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给农业开发公司发展高效种养殖产业后,享受到了“地主”级别的待遇。

10月28日,在寺蒙屯的一处山沟里,10多位村民正忙着给葡萄园开挖排水沟。葡萄园里,一株株葡萄沿着成千上万根白色的水泥桩爬上了铁丝架。眼下已到深秋,但繁茂的葡萄叶依然写满了绿意,生机盎然。据广西坤群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逄坤群介绍说,这个葡萄园今年4月开始建设,目前已种下160多亩的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

“我们用这些田地入股,坤群公司出钱、技术开发,组建了经营种养殖和农家乐旅游的‘壮香农庄’,公司占收益的65%,农户占35%。”寺蒙屯第一生产小组组长凌举介绍说。该小组共有54户群众,所有的农户都把自己分布在这条山沟的230亩水田、旱地入了股。他也被54户股民推选为负责协调相关工作的经理。

按照约定,参股群众每年有300公斤稻谷的保底收入,公司有收成后还有分红。“这些水田都是不好的田,其中有的甚至是沼泽,以前每年只能种一造的稻子,因成本太大收入少,有的田地都丢荒10多年了。”在场开挖排水沟的李海香大姐对笔者说。在参股的54户农民中,有10户人家已到县城买房子定居,他们已有很多年不回来“摸”这些水田了,也没有群众愿意承包这些田地。

凌举跟笔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的300公斤稻谷的保底收入看起来不多,但自己种田得刨去种子、肥料、人工、农药等成本和天气灾害风险,而把田地入股后,乡亲们可以去做点小生意,或到企业里去打工,这样更划算。如今农庄每天还可以安排10多位村民到农庄里,给农作物锄草、施肥、剪枝、开挖水沟等,一天还能拿到70~100元工资。“9月,我拿到了1750元的工资。”李海香笑着说,长期在这里劳作也学到了全套技术。

把农田承包出去,对村民来说还有不少好处。从广西农科院派驻下来负责技术指导的农技专家李保林说,农庄不仅修建了道路和水渠,对高低不平的坡地、水田进行了平整,还改良了土壤,这样更利于以后的耕作,加上以后开发的农家乐旅游,这样的开发模式远比农户“单打独斗”好得多。
“今年初,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我们县也积极推进叫安镇平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寺蒙壮香农庄等8个现代农业示范点的建设,着力发展特色高效种养殖产业。”该县领导介绍说。

“上思山多田地多,以前交通不便,现在开通了高速公路和二级路,去南防钦崇都很便利,这是我们来投资开发的主要原因。”逄坤群坦诚说。坤群公司进驻寺蒙屯后,这些原来无人问津的荒地,很快变成了抢手货,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拉动更多的农民参股,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组建一个约800亩大小,种植葡萄、火龙果、有机蔬菜,养殖特色畜禽和农家乐一体化的农庄。

目前,壮香农庄引种的“一年两熟”优质葡萄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初开始挂果,每亩年产量将达1500~2000公斤,亩产值将达2.5万元。加上火龙果、桑果、蔬菜种植和农家乐旅游,农庄的年收入也能达到700万元左右。

(梁富盈)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

>>防城港新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