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陲小城到开放前沿 北海进一步对外开放30周年综述

www.bianguan.net 2014-5-20 8:42:28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1986年建设中的皇都大厦。  吴志光 摄

开栏语:

风起东方,开放潮涌。1984年,北海成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历史机遇,让北海这座《汉书·地理志》记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千年商埠,一下子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30年来,北海在澎湃激荡的开放大潮里,演绎着击楫潮头的风采。为进一步宣传北海对外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全市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本报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进一步对外开放30周年”专栏,以飨读者。

【核心事件:北海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一个新的重要步骤。同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座谈会纪要,明确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四个经济特区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30年来,北海充分发挥优势,抢抓重大机遇,在探索中不断深化和扩大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风起潮涌:

在开放中拉开大开发的格局
三十年弹指一挥,三十年沧桑巨变。
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经过多年的奋斗,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乘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北海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抓住机遇,引鸟筑巢,实施土地成片开发,迅速形成了“洼地效应”,掀起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高潮。一大批投资者、专家学者、管理人才从海内外汇聚北海,共同开发建设北海,北海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作为我国西南的边陲小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北海的综合实力仍然较弱,“总量小、基础差”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开发热潮过后相当一段时间一直处于艰难爬坡阶段,与其他沿海城市形成了较大的落差。潜力如何挖,路子如何走,在进入新的世纪后,北海还在苦苦地思索、探求。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开放都是北海最突出的比较优势,过去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开放,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仍然要依靠开放。”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说。

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重大决策: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

从2008年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以上,人均GDP翻了近两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GDP、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在全区和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居第一。北海经济连年保持了优质较快发展,呈现了“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鲜明特点,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跨越。

跨越发展:

在实干中树立了城市品格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北海辉煌的成就,开放也将继续塑造北海的未来。

30年间,北海先后建成了万吨级深水海港泊位、全天候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高铁,建设了一批现代化通信设施和供电、供水、环保等城市公共设施,构筑了初步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既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又有机场和深水海港的城市。

围绕“发展产业抓项目、抓好项目促产业”做文章,激活了城市的“活力细胞”,为北海改革开放注入全新动力。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并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亮点;全力推进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圆了北海人多年的“大石化梦”;全力发展临港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的重要砝码。目前,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加速向千亿元产业迈进。

2013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共完成产值1120亿元,增长25%。同时,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等其他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80亿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北海发展的产业支撑显著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缺乏产业支撑的历史,北海曾几度“被打回原形”的起落不定的历史宿命,已经一去不复返!
对外开放,改变了市民生活。30年来,我市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39元,全市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全市GDP由1984年的5.1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35亿元;财政收入从1984年的0.52亿元增加到2013年113.6亿元。

开放合作:
在实践中向纵深发展30年来,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城市的北海,市委、市政府筑牢开放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在开放开发合作中不断前进。

外企引进、央企落户、民企生根。开放的种子在北海不断生根、发芽、结果。近年来,成功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到北海投资;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增幅排全区首位;相继被国家批准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成功承办第24届世客会,借大会的“东风”,构筑平台,经济、文化双赢,“名利双收”……

对外开放,为城市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深刻改变了北海。
如今,在这片开发的热土上,昔日一片片木薯地变成了今天塔罐林立的现代化厂区、昔日一片海滩涂变成了今天前景广阔的深水港区、昔日一片旱坡地变成了今天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天蓝、草绿、海碧。北海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从昔日的边陲小城,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征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回眸30年,开放已成为北海的灵魂、北海的气质。已经进入开放而立之年的北海,站在新起点上,未来的北海,将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创造光辉的前景。

本文来源于:北海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

>>北海新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