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吉婆岛:畅享海滩美食盛宴,纵览北部最佳避暑海岛风光
- 越南北部宝藏旅游目的地:下龙湾、吉婆岛、河内,最佳旅行时间大揭秘
- 只需身份证!越南谅山一日游,解锁异国新体验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正式开通旅检业务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文化中国行丨金滩海边博物馆里,传来独弦琴悠扬旋律……
- 越南签证种类解读:DL领馆签/落地签/EV电子签/五年免签任君选择,让您无忧越南行
- 越南旅游安全深度解析:行前准备、风险规避与实用防护指南
- 越南签证申请全攻略,了解越南签证知识轻松开启越南之旅
-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游记:穿梭喀斯特奇观,拾贝云端海岛梦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走进东兴 携手共创友好未来
- “视联网+AI”应用场景落地对接会在东兴市举办
-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工作组联合考察东兴口岸基础设施设备
- 稳外贸促发展!东兴跨境电商集聚发展
- 东兴出入境人次持续增长 中越两国在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 越南下龙湾&河内四天自由行,新鲜出炉的攻略来了
- 越南下龙湾三天自由行:游轮驶过海上桂林,轻奢时光里的碧海岩诗
- ·北海侨港镇美食街受游客青睐
- ·北海至贵阳动车组将于5月15日首发
- ·广西将建15个高铁旅游集散中心,北海位列其中
- ·北海清明新增踏青扫墓公交专线
- ·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建设紧锣密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建设
- ·北海去海南仅需3个多小时!中国将举资建跨海大桥
- ·北海10个项目列入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 ·合浦大道通车 北合“缩水”12公里
- ·山口红树林 入住新“居民” 监测发现8个新鸟种
- ·北海青山头乡村旅游度假区喜获“国字号”招牌
- ·北海合浦曲樟乡进入“水果季”
- ·涠洲岛景区再获殊荣上榜“最美中国符号”
- ·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北海签约8个项目投资总额46.7亿元
- ·北海火车站春节运输旅客11.1万人次,同比增长28.3%!
- ·北海准大学生”凭录取通知书购买动车票可享7.5折优惠!
- ·明年1月计划增开北海直达百色动车
- ·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5.3% 到11月中旬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 ·“公馆木鱼金牡丹”亮相
- ·北海暑假“亲子游”热潮!
- ·第二届北海银滩灯会将于2月1日上演,为期一个月
- ·广西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 ·到北海的游客注意了,北海快检中未发现花甲螺含氯霉素!
- ·来北海看海一站到底,七月起北海动车直达北京
- ·再过1天北海要大变了!看完之后,你绝对不想离开北海!
- ·高考首日全市道路交通平稳有序
- ·广西北海市:快马加鞭 让“产业列车”爆发式奔跑(1)
- ·北海成全国最大罗汉松种植基地
- ·受韩国疫情影响 北海市韩国游减热
- ·北海市又添一家A级景区—— 北海老城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合浦县7月1日开行高铁动车 每天5趟动车经停
北海成全国最大罗汉松种植基地
目前我市罗汉松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占同期全国罗汉松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我国最大的罗汉松种植基地,被第十一届中国苗木交易会授予“中国罗汉松之都”称号。
近日,记者来到鲤鱼地水库罗汉松连片种植基地,张眼望去,一片墨绿看不到边。据市林科所所长张海介绍,北海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土或沙质壤土,疏松透气,呈微酸性。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罗汉松一年四季生长。北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罗汉松的种植,选育适合本地种植生长的优良品种、苗木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探索研究。2006年以来,我市罗汉松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09年后,一批龙头企业及经济能人在我市投入发展罗汉松产业,北海罗汉松产业进入黄金时期。全市现拥有种植户600多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
据市林业局的调查统计,近几年我市罗汉松种植面积以每年2000至3000亩的速度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全市罗汉松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同期全国罗汉松种植面积约为6万亩,北海占比四分之一,成为我国最大的罗汉松种植基地。北海罗汉松吸引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等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产销两旺。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目前全国所种植的罗汉松数量并不能满足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市场的需求,这为我市做大做强北海罗汉松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依靠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子。据悉,我市计划下一步将罗汉松产业列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制定完善罗汉松发展规划,创新经营体制,加快拓展壮大罗汉松产业,规划到2015年全市罗汉松种植面积达2.5万亩,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从业人员5000人;到2020年种植面积5万亩,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相关从业人员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