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东兴启动中越警务合作机制解救一名被拐女子
- ·东兴边检站举办“一线报道我能行”主题摄影讲座
- ·东兴成为中国电商发展“知名端口” 现有网店730户
- ·东兴边检站智能验证台系统进入施工阶段
- ·东兴试验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突破60亿元
- ·廖汝奋调研“美丽东兴·清洁乡村”活动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范珂薇
- ·东兴市多渠道服务残疾人就业
- ·东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册
- ·防城港奏响商事登记改革三部曲
- ·军民同心 共筑国防——东兴市大力支持海军某部建设
- ·防城港江口村打着陀螺奔小康
- ·广西里火口岸边贸红火
- ·东兴烟草局
- ·广西高效推进“中越跨境游” 全力打造拳头产品
- ·广西东兴“7·23”杀人案开庭审理
- ·2014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签约7660万美元
- ·东兴:边境贸易春节假期“不打烊”
- ·东兴市与防城港供电局加强政企合作
- ·东兴医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流程
- ·东兴市举办中华诗词讲座
- ·东兴口岸简介
- ·军政军民创和谐 鱼水情深共发展——东兴市谱写双拥新篇章
- ·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结算中心一片繁忙
- ·东兴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第27位
- ·东兴市国税局强化“营改增”行业税收大幅增长
- ·东兴进境种苗(景观树)指定口岸正式启动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陈斯琪
- ·东兴市再就业优惠证办理流程及需要材料
- ·东兴市公交线路3路车
马路天使“夫妻档”
www.bianguan.net 2013-6-25 19:26:26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下午3点半,烈日当头,东兴市江平镇回收站。
当市民们匆匆行走在上班路上时,或者在家里午休的时候。朱秋洪已经用3个多小时完成了金港北路的清扫,扫起满满一车的垃圾,运入垃圾回收站。
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每天都要工作,没有休息日。”朱秋洪说。
朱秋洪爱人也在金港北路同一条街做环卫工,两人早晚班轮流着上。早晨4点多,天地还是一抹黑,就要强打精神起床,顾不得揉一揉疲累的双腿,匆匆穿上黄色的粗布工装和布鞋出门。
扫好了街道,天已经完全亮了,路面上车辆多了起来,朱秋洪夫妇开始处理居民和商贩的生活垃圾。挥舞着跟他自己差不多高的扫帚连续扫了两个多小时就往回收站送一车垃圾,“这都不算辛苦。”他说:“最辛苦的是冬季、春季的雨天,路面上很多落叶,被雨水一泡,重了好几倍,推都推不动。”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
这条街道大概有1公里长,朱秋洪在上面连走带扫,每天要走七八个来回。朱秋洪今年49岁,是广东罗定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电子厂工人。1991年在广东经人介绍与在广东打工的妻子黄芬锦认识结婚。2010年他为了妻儿来到江平镇环卫站工作,在广东他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有三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在上大学,一年最少要1万多块钱的花销。最小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生活还处处需要照顾。这些开销都是靠夫妻俩扫地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很不错,挺满足了。”朱洪秋面带微笑地向我们叙述。
在站里,我们没有见到朱洪秋的妻子,她上的是早班,朱洪秋接替上下午班。黄芬锦自1994年江平镇环卫站建立就参加清洁工的工作至今,从朱洪秋和他们的同事口中我们得知,她是个善良、勤快的女人。我们问朱洪秋对妻子好不好,朱洪秋笑着对我们说:“好呀,我知道她很辛苦,我平时回家就多干些家务,帮她减轻些负担。”
虽然每天扫完街回到家很疲惫,但是夫妻俩对孩子的关心一点不含糊,晚上回家都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我大女儿在广东上大学呢。”朱洪秋骄傲地说。
环卫工人的梦想
朱秋洪说,他打算一直在环卫站工作到退休才回广东,把清洁工作做好,把江平镇的环境卫生做好,让居民生活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把三个孩子都送上大学。
“朱洪秋年近50岁,个子不高,但是干活很灵活、卖力,人很朴实。”“他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夫妻恩爱,很勤劳。”同事是这么评价朱洪秋夫妻俩的。
据江平镇环卫站站长介绍,江平镇环卫站始建于1994年,全站有干部职工共50名,其中像朱秋洪一样夫妇都在环卫站工作的有5对。不少都另谋高就了,从1994年工作至今的只有6个人了。而像朱洪秋夫妇这样决定干到退休的人,目前还没有几个人敢表态。 (谢 芳 张真梅 )
当市民们匆匆行走在上班路上时,或者在家里午休的时候。朱秋洪已经用3个多小时完成了金港北路的清扫,扫起满满一车的垃圾,运入垃圾回收站。
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每天都要工作,没有休息日。”朱秋洪说。
朱秋洪爱人也在金港北路同一条街做环卫工,两人早晚班轮流着上。早晨4点多,天地还是一抹黑,就要强打精神起床,顾不得揉一揉疲累的双腿,匆匆穿上黄色的粗布工装和布鞋出门。
扫好了街道,天已经完全亮了,路面上车辆多了起来,朱秋洪夫妇开始处理居民和商贩的生活垃圾。挥舞着跟他自己差不多高的扫帚连续扫了两个多小时就往回收站送一车垃圾,“这都不算辛苦。”他说:“最辛苦的是冬季、春季的雨天,路面上很多落叶,被雨水一泡,重了好几倍,推都推不动。”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
这条街道大概有1公里长,朱秋洪在上面连走带扫,每天要走七八个来回。朱秋洪今年49岁,是广东罗定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电子厂工人。1991年在广东经人介绍与在广东打工的妻子黄芬锦认识结婚。2010年他为了妻儿来到江平镇环卫站工作,在广东他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有三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在上大学,一年最少要1万多块钱的花销。最小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生活还处处需要照顾。这些开销都是靠夫妻俩扫地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很不错,挺满足了。”朱洪秋面带微笑地向我们叙述。
在站里,我们没有见到朱洪秋的妻子,她上的是早班,朱洪秋接替上下午班。黄芬锦自1994年江平镇环卫站建立就参加清洁工的工作至今,从朱洪秋和他们的同事口中我们得知,她是个善良、勤快的女人。我们问朱洪秋对妻子好不好,朱洪秋笑着对我们说:“好呀,我知道她很辛苦,我平时回家就多干些家务,帮她减轻些负担。”
虽然每天扫完街回到家很疲惫,但是夫妻俩对孩子的关心一点不含糊,晚上回家都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我大女儿在广东上大学呢。”朱洪秋骄傲地说。
环卫工人的梦想
朱秋洪说,他打算一直在环卫站工作到退休才回广东,把清洁工作做好,把江平镇的环境卫生做好,让居民生活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把三个孩子都送上大学。
“朱洪秋年近50岁,个子不高,但是干活很灵活、卖力,人很朴实。”“他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夫妻恩爱,很勤劳。”同事是这么评价朱洪秋夫妻俩的。
据江平镇环卫站站长介绍,江平镇环卫站始建于1994年,全站有干部职工共50名,其中像朱秋洪一样夫妇都在环卫站工作的有5对。不少都另谋高就了,从1994年工作至今的只有6个人了。而像朱洪秋夫妇这样决定干到退休的人,目前还没有几个人敢表态。 (谢 芳 张真梅 )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东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