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旅游简介
- 东兴,于北仑河之东兴起
- 中越互通更便利!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800万人次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 “跨国上班”是什么体验?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跟着新华社记者坐着公交车出国“串门”
- 近160万吨!2024年东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和货值均创最高纪录!
- 东兴市召开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二桥智慧口岸建设新模式、AI人工智能+项目专题研究会议
- 广西南宁美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神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都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市海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大地国际旅行社
- 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大客运旅行社
- 广西海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时尚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新莘之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南宁市海天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邕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东方国际航空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 ·自治区校车试点补助防城港经费170万元
- ·防城港港口区三单位约谈10多家宾馆餐饮店业主
- ·防城港航道助航信息
- ·防城港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 ·防城港生态经济新动力 精准脱贫新希望
- ·防城港市基层办电话
- ·防城港市组团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
- ·防城港市教育局
- ·姚智文:让防城港“七彩贝丘湾”变成旅游明珠
- ·防城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中国旅游日 广西各地旅游精品、美女集聚防城港
- ·新闻网记者游红水河“百里画廊” 带你看河池奇山丽水
- ·上思村民主动向村警上缴80发子弹
- ·两城区查获35吨“早产”化肥
- ·那好组:今年春节亮堂堂
- ·提升干部素质 服务经济发展
- ·上思县扶贫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防城港怪石滩:春天到海滩看青苔
- ·防城港消防领导干部开展第三批下基层当兵锻炼
- ·防城港市网警支队电话
- ·防城港市巡警支队电话
- ·防城港市去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亮点纷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 ·防城港市非公经济呈蓬勃发展态势
- ·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运输段电话
- ·我市召开推广创建“无诉村屯、社区”工作现场会
- ·防城港市水产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 ·防城港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电话
- ·今年1月16起交通事故5死17伤
- ·抓获1惯犯 带破案7起
防城港的年夜饭,你家吃什么?
年年岁岁人团圆,让人最期待的莫过于一顿年夜饭。这顿饭,吃的家乡味,喝的家乡酒,最重要不是吃的什么菜,暖心的是饭菜中蕴含的种种关爱,醉人的是空气中流动的脉脉温情。今年年夜饭,你家吃什么?且来看一看几位港城百姓家的年夜饭,听一听年夜饭背后的故事。——编者按
上思瑶胞:杀头年猪过肥年(本报记者 谭楚翎)
前不久席卷华南的超级寒潮给上思带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也给十万大山中的上思瑶胞带来了不少烦恼。1月26日,瑶胞李安红巡视菜地,发现不少菜被大雪冻坏了。
住在交通不便但生态极好的十万大山里,李安红如其他瑶胞一样,门前屋后都有菜地,家里还养着土鸡、土鸭、土猪等,这些生态绿色的食材让他们的年夜饭朴实又美味。她叹着气说,自家种的菜无污染,更清甜,可惜被雪冻了,幸好养的鸡鸭和猪都没事,过几天就要杀年猪了。
杀年猪,是上思瑶胞过年的一件大事,非常讲究。年猪都是家里好好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猪前,要请老人挑个合适的好日子,四五户人家聚在一起,每家杀一头年猪一起做成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共享过年的欢乐。杀年猪时,瑶家人还会挖来芭蕉的根,剥去外层的皮取出白嫩的芯,切碎了跟猪血一起炒熟,再混合米一起灌进猪肠里煮熟,就成了著名的瑶家美食——血肠。猪心、猪肝等内脏则留出来祭祀,祭祀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主持,场面热闹而隆重。
李安红笑着说,现在年轻人的新观念多,过年准备好吃的也更丰富了。除了必不可少的杀年猪,还会准备鸡鸭鱼等菜肴,做咸甜不同口味的粽子,还有的年轻人跟壮族的一样,用红糖、花生和糯米打年糕,吃起来特别香甜。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吃着自家好料做成的好菜和小吃,喝着自家蒸出来的米酒,热乎乎、暖融融,忙碌一年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不见了。
江平京族:靠海吃海有鲜韵(本报记者 廖雪杏)
将米粉和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状后做外皮,里面包上糖炒的绿豆沙馅,下锅炸时在外皮滚粘上芝麻,放油锅里炸至金黄,一个外酥里嫩、香甜酥脆的煎堆就做好了。香喷喷的煎堆可以说是江平京族人过年不可少的小吃。
美味的煎堆只是江平京族人年夜饭的其中一味。“小吃除了煎堆,还有风吹饼,主菜有酸甜螃蟹、酸甜海蜇皮、酸菜焖鱼、海鲜炒粉、炒腰果、炒沙虫……”说起年夜饭,每年都和家人一起回老家江平过年的蔡女士回味起来,口水直流。
每年蔡女士的叔伯们都会聚到奶奶家里吃年夜饭。作为主厨,奶奶从腊月中旬起就开始准备年货,年三十之前,会先把粽子包好、煮熟。“我们海边人都是以海鲜为主,海鲜要新鲜才美味,所以事先准备的食材并不多,只有鸡鸭、糯米之类。”蔡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做不出一桌年夜饭,但是从小在奶奶旁边打下手,对做饭的流程可是清楚得很。
“我们在吃年夜饭之前会先祭拜祖先,祖先‘吃’完,我们才能开餐。”蔡女士说,“在江平一带,祭祖的食物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除了鸡鸭,还必须有墨鱼。”祭祖结束之后,一家人团聚的年夜饭也就正式开始,这户海边人家也迎来了新的一年。
港口百姓:粽子相伴年味浓浓(本报记者 黄虹源)
1月27日一大早,家住港口区的唐阿姨就忙活起来了,把糯米洗好沥干,就匆匆去市场买新鲜的猪肉。这天,她要准备自家过年的粽子。
包粽子所需的糯米和红蓝叶,她已早早地备好,粽子叶也已清洗干净。今年是唐阿姨自己独自一人负责包全家的粽子,对唐阿姨来说,可谓意义非凡。一切准备妥当后,唐阿姨兴冲冲地开始包粽子了,从中午11时包到下午3时,18条粽子才全部包完。把粽子放入大锅,放水漫过粽子,大火煮10多个小时,粽子才能出锅。
唐阿姨家里一直保留着过年包粽子的习俗。今年50多岁的她幼时在防城区大菉镇长大的,每到春节前夕,她的母亲都会包很多种馅料的粽子,绿豆猪肉馅、芝麻猪肉馅、红蓝猪肉馅等,“粽子在当时算是最好的送礼佳品了,过年走访亲戚最不能少的礼物就是粽子。”回忆过去唐阿姨很是感慨。小时候她跟母亲和姐姐一同去远在十公里外的大舅家拜年,拜年礼品是两条粽子和一块猪肉,按照风俗,她们回家时,大舅也送了一条粽子让她们带回去,算是回礼。这十公里山路往返走了6个多小时,一路上都有粽子相“伴”。
春节前包粽子这一习俗一直伴着唐阿姨成长,所以在她的潜意识里,年夜饭的桌子上一定要有粽子。在她成家后,婆家也有过年包粽子的习俗,这让唐阿姨很是高兴,婆婆每年都会组织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再分给各家。
“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包粽子才有意思呢,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包完粽子后,在等粽子煮熟的空当,我们还把包粽子剩下的猪肉拿来烧烤,可有意思了。” 唐阿姨说起包粽子的趣事根本停不下来。
28日中午,唐阿姨的粽子出锅了,她拿去送给楼下的邻居,邻居却婉拒了她:“我们也准备包粽子了,等做好了给你尝尝味道。”
“我们这一辈人,费这么大的劲包粽子并不是只为了吃,我们有一种怀旧的情结,毕竟它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那么多次的春节。”唐阿姨感慨道。
陕西人家:吃了饺子才叫过年(本报记者 谭楚翎 )
“不回陕西了,今年就在防城港过年!”聊起过年计划,家住桃花湾广场附近的陈阿姨如是说。
1月27日早上,港口区桃花湾广场附近的一家小店里,陈阿姨捞起卤水里的卤肉,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开来,驱散了冬雨带来的寒意。去年,来自陕西的陈阿姨随着儿子儿媳定居防城港,两口子闲不住,租了个店面做生意,专门卖陕西特有的名小吃肉夹馍、凉皮等,凭着好手艺博得了不小的名气。今年春节临近,陈阿姨的小吃店生意越发的红火,不少老顾客都说希望春节里小店照常营业,让他们也有个吃饭的地方。陈阿姨和家人一合计,决定不回陕西了,就在防城港过年。
进入腊月后,陈阿姨一家就慢慢忙碌起来,忙什么呢?忙着准备过年过节的食材用品。陕西美食出了名的多,她告诉记者,之前在老家,一家八口人,年夜饭至少要准备十个菜,有凉有热,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家乡美食——陕北四大碗。陕北四大碗是陕西传统美食菜品,四大碗里分别有丸子、烧肉、酥鸡、酥排骨,烹饪上讲究丸子香脆、烧肉肥而不腻、酥鸡鲜美酥软、排骨酥烂入味,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年”味。
“之前让儿子儿媳回了一趟老家,专门带了不少螃蟹回去,让亲戚们也尝尝鲜。”陈阿姨说,陕西人也爱吃海鲜,老家那边也有很多海鲜,但还是防城港的更新鲜。除了传统家乡菜、海鲜,过年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了。对陈阿姨一家来说,过年必须包饺子吃饺子,不然就没有过年的氛围。她笑着展示儿子专门带回来的北方大葱:“肯定要包饺子的,而且必须猪肉大葱馅,海鲜是这边的好,但是大葱还是北方的够味道。”
民工家庭:团圆比好菜更有味(本报记者 韦 佐 )
1月28日,冷雨。在位于防城港港务集团码头附近、港口区望海路“民工楼”的一家小卖部里,记者见到了72岁、来自重庆江津的黄阿婆。
小卖部是黄阿婆一年多前从别人那里转手接过来的。“赚不了几个钱,多赚一分就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黄阿婆说。
“我跟儿子到防城港,都20多年了。除了喜欢吃辣椒、吃腊肉,别的跟当地人没有多大区别。”提到日常饮食和年夜饭,黄阿婆说。
黄阿婆说,她儿子在渔洲坪买了房子。她有孙子孙女3个。最大的孙女30岁了,最小的孙子20岁,还在桂林上大学。就是说她的孙辈已经是防城港人了。自己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平时饮食和当地人没有多大区别。准备的年夜饭,不外是猪肉、鸡、鱼、鸭。在防城港,当然还买一些海鲜什么的。毕竟,儿辈孙辈们在防城港生活了20多年,口味也渐渐同化了。
在黄阿婆老家,过年买猪肝、猪心、猪肚、猪大肠等做卤味,往往在年前,已经做好熏肉、腊肉、腊鱼什么的。刚到防城港的前几年,黄阿婆还年年做卤味、腊味,这些年就做得少了。“这里天气不够干冷,像去年冬天,天比较暖;今年冬天,雨水多,特别潮湿。如果做腊肉,天气转暖一点,肉会生蛆,做不出在老家时的那种味道来。”黄阿婆稍感遗憾,“现在过年,也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一年到头,儿孙们坐在一起过年,多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吃一两顿饭,就很开心了,吃什么没那么重要。”
江山人家:蒸个年糕,甜甜美美(本报记者 黄虹源 )
冯先生一家住在江山半岛,临海而居,靠海吃饭。海边人的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海鲜。
“我们几乎每一餐都会有一道菜是海鲜,没有海鲜就吃不习惯。”冯先生说道。平时饭桌上就会有海鱼、海螺等海鲜,每逢过年,餐桌上的菜色更是丰富许多,除了平时常见的海鱼与海螺,大虾、青蟹等海鲜也会出现在饭桌上。1月26日,冯先生对记者说:“如果春节前天气晴朗的话,我们会出海捕鱼,看看能遇上什么好货。要是天气不好,就只能将就一点,但海鲜还是会有的。”
与其他海边人家不同的是,冯先生家的年夜饭不仅摆满海鲜,饭桌中间还会置一锅羊肉火锅。因为冬天吃羊肉滋补暖身,在一家团圆的日子里,一锅热腾腾的羊肉会让家人暖身又暖心。
冯先生家还跟别的江平人家一样,每年都煎年糕。每年农历十二月的廿八九,冯太太就开始制作年糕,不多不少,只蒸一个大年糕,蒸好冷却后切成块,吃的时候用油煎,出锅后焦香甜糯,特别受小孩子欢迎。“自打我记事起,每年过年都会吃年糕,都成习惯了,如果过年不吃年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冯先生说,“吃年糕是为了取得好兆头,年糕里有糯米有糖,象征日子过得甜甜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