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法院创新形式持续推进普法工作

www.bianguan.net 2015-9-25 17:15:31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大姐,法律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如果被拖欠工钱,可以找法官帮你,这是我们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的地址和电话!”近日,在一个秋意渐浓的早晨,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畔的东兴口岸,正值刚热闹起来的时刻,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人民法院的法官早早来到这里,向中越两国边民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将法律送到国门边上。

这是东兴法院在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自“六五”普法以来,东兴法院积极创新普法形式,立足边境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辖区群众需求,将一份份“法制大餐”送到群众身边,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普法氛围。

“双语”法庭——边民普法“大本营”

“王老板,你与吴老板签订了买卖合同,现在不能如期交货,按合同法规定,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是要加倍偿还定金的。”2015年7月,在位于东兴互市贸易区的特别巡回法庭中,法官吴琴正在熟练地切换中文、越南语两种语言,为中越边民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2015年2月初,越南芒街的吴老板向东兴市的王老板交付了一笔定金,预订一批玩具,并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于2015年5月底交货,但王老板一直迟迟没有将货发给吴老板。吴老板来到特别巡回法庭,请求法官为他主持公道。

“我就收了3万元定金,现在我要还6万元?”王老板在调解过程中一直神色淡定,听到法官这样说,开始有点儿紧张了。

最终,经过法官的悉心说理与耐心释法,为了维护自己在边贸市场的声誉,王老板答应加倍将定金偿还给吴老板。“自己违的约自己买单,法官真是给我上了一课!”王老板走出法庭的时候说道。

特别巡回法庭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专门为两国边民化解贸易纠纷,受到了边民的认可。同时,为增进边民法律意识,引导边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东兴法院充分发挥特别巡回法庭位于东兴边贸互市区的优势,将法庭打造为面向边民普法的“大本营”。法庭坚持把普法贯穿于调解过程中,争取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方”,并通过设立“送法进互市贸易区”流动宣传车、中越双语法制宣传栏等方式,不断在边民心中播撒法制的种子,让法治观念在边民心中生根发芽。

“第三方力量”——判后答疑 “智囊团”

“何律师把法律解释得很清楚,我也明白了我需承担的责任,对于法院的判决,我服判!”2015年8月,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被告刘某对法院的判决存在困惑,来到法院想进行申诉。为消除刘某的心中的疑惑,东兴法院邀请了当地的资深律师来到法院,对该案的判决进行专业而又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刘某心服口服地离开法院。

一起案件审理完后,加强对当事人的法制宣传,对保障群众的合法知情权,提升司法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东兴法院一直高度重视判后答疑工作,将判后答疑作为开展普法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更好推动此项工作开展,该院积极引入多种“第三方”社会力量,如律师、人民监督员、行业专家等,建立起“第三方人选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邀请相关人士协助开展判后答疑工作。

“律师是法律方面的专家,能对判决的法律依据作出专业解释,满足当事人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并且律师的身份相对中立,更容易获取当事人的信任,从而使判后答疑工作更加有效,提升息诉服判率。”东兴法院院长李云鹏介绍。

据悉,2013年以来,东兴法院引入“第三方力量”协助开展判后答疑工作共计200余次。

京族“哈哥”“哈妹”——“特聘”普法小使者

“哈哥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学生暑期实习,用人单位是不能向实习生收取任何费用的!”2015年8月10日,关注东兴法院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收到了该院的“微信快报”。打开一看,“哈哥哈妹普法小讲堂”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假期参与社会实习防诈骗指南。

“哈哥”“哈妹”这两个身着京族服饰的本土卡通形象,是东兴法院从2015年7月开始“特聘”的“普法小使者”,作为该院的法制宣传“代言人”,以亲民、接地气的形象,向群众开展普法宣传。

在“哈哥哈妹普法小讲堂”中可以看到,可爱的京族“哈哥”“哈妹”戴上了眼镜,拿着教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法律知识、诉讼常识等,一改法院从前严肃、平铺直诉的普法方式,用东兴人民备感亲切的本土京族形象,将深奥的法律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一下拉近了群众与法院之间的距离。

近两年来,东兴法院积极利用微博、微信、阳光司法网等新媒体开展普法工作,打造“双微一网”格局,特别于2015年将公众微信平台作为“普法阵地”,不断创新微信平台内容,每周精心编辑图文并茂的“微信快报”向群众推送,将普法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更传递到群众“心中”。

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

>>东兴新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