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

www.bianguan.net 2015-3-1 11:53:50 景区专栏:客服中心

说来惭愧,作为防城人,留宿在城区也几年了,还不知道黄氏宗祠在哪里,更不知道江夏文化为何物,要不是三江春水组织的《北部湾江夏文化论坛》征文活动,我恐怕还会一直昏下去,真是孤陋寡闻呀。

七月,炎热的季节,我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大西南出发,走过文钱渡,跨过防城二桥,前往黄氏宗祠,拜谒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

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座落在防城二桥头上方,后是翠堤园,美丽的防城江从前面缓缓流过。

祠堂外左边,古树参天,荫蔽半空。长着龙眼树、台湾相思树、柑树、榕树等,还有一片婆娑翠竹。龙眼树上挂满果实,令人垂涎;而那百年古榕,更招人喜爱,树主干空心缺口,然枝繁叶茂,葱葱茏茏。树皮厚如巴掌,伤痕累累,一看便知它饱经沧桑世事。最为可爱的是那形态古怪的树枝,或者叫枝藤吧,从半空中垂下来,接近地面长成“u”形“q”形“s”形或“6”字“8”字等形状,像牛藤,像狗尾,更像秋千,演绎一番杰作后,又顽强的向上生长,缠在树桠上。你说它是藤,它却是从树上长出的,你说它是树枝,它像藤一样爱意绵绵的缠着树,真是令人感叹。

这“狗尾”,让我想起姓黄人不吃狗肉的典故:黄姓祖先战乱时曾被追杀,逃进一深水隧道隐藏,追兵到时,隧道内蛙声不断,追兵用狗搜捕,但无论如何,狗不肯进,一追兵说:“洞内蛙声不断,且水深洞黑,狗都不进,哪有人藏?”  于是撤离。黄姓祖先逃过一劫,为感激蛙狗救命之恩,便嘱咐后人不吃蛙狗。先人远古,有些后人竟忘记蛙狗的救命之恩,照吃不误。这“秋千”,让我更想上去荡一荡,找回童年的乐趣。

祠堂右前方,是一建造美观的旗台,旗台上竖着三条旗杆,旗杆上方有三面旗子,中间那面为国旗,两边是将军的战旗和族旗,三面旗子在空中迎风飘扬。这是黄家后代爱国缅古的表现。走上旗台,便见防城人民的母亲河--防城江。江面波光粼粼,浩浩荡荡。时有小船游移,竹筏横渡,渔民忙碌。岸边,童叟垂钓,神情怡然。

转身面向祠堂,肃然起敬。“黄氏宗祠”四个大字高悬门楼,金光闪闪,熠熠生辉。门柱上的一副对联:寻根溯本江夏世代承祖德,缅古崇基黄门千秋振家声。抒写江夏文化一脉相承,黄家后代缅怀祖宗雄振家声的激情。对联为黄家后人黄仕雄所书,颇见功力。走进祠堂,如穿越时空,走入千秋汉代。整个祠宇上下两座共八间,为砖瓦木架结构,褐墙红柱灰绿瓦,豪华高雅,古香古色。下座门额上写着“大夫第”三个大字,大门两旁铭着黄工所书的“功高东汉,威震南夷”八个大字,指出黄万定所生年代和丰功伟绩。下厅左边墙上挂着一幅《马伏波安边定国图》,站在画前,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将士们驰骋疆场,横刀立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情景。上座厅门写着“簪缨传汉室,威烈镇边疆”指出平夷将军的威名远播。正厅堂中,高悬着“江夏堂”三字大牌匾,大字下面是黄万定将军的铜像,尊像两旁写着“万古勋名垂竹帛,千秋鸿业赞军机”的字联,赞扬了英雄名垂千古,流芳百世。我在英雄面前恭敬叩首,斟茶献酒,默默祈祷英雄的保佑。

走出正厅,来到左边的伏波馆。馆内高立伏波将军马援的铜像,铜像两边写着一副对联:“平叛乱功高东汉,定风波威震南夷。”赞扬了伏波将军马援平叛乱定风波的千秋伟业。

从伏波馆出来,走到右边的一间工作室。一位护祠老人正在整理、收集史料。我从老人手中接过史料,翻开得知:黄万定是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的得力干将和妹夫,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任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讨伐平叛,“平夷大夫”黄万定随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历经浴血奋战,平定了交趾之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南征大军所到之处,修建城廓,抚众安民,兴修水利,引进农耕技术,教民耕种,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农业文明。平息叛乱后,黄万定又奉命留守边疆,镇守交趾,他的后人开拓疆域,蕃繁后裔。一千九百多年来居住在防城及周边地区。黄万定为祖国的安宁、民族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后代们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壮举令人钦佩。

为了纪念黄万定的丰功伟绩,防城港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授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家后人黄进牵头在公元2011年召集黄氏宗亲集资重修建造了“黄氏宗祠”,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就是现在的“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并定立了每年4月1日为祭祖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港城,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古迹文物应该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应该进一步弘扬。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人论坛,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