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吉婆岛:畅享海滩美食盛宴,纵览北部最佳避暑海岛风光
- 越南北部宝藏旅游目的地:下龙湾、吉婆岛、河内,最佳旅行时间大揭秘
- 只需身份证!越南谅山一日游,解锁异国新体验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正式开通旅检业务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文化中国行丨金滩海边博物馆里,传来独弦琴悠扬旋律……
- 越南签证种类解读:DL领馆签/落地签/EV电子签/五年免签任君选择,让您无忧越南行
- 越南旅游安全深度解析:行前准备、风险规避与实用防护指南
- 越南签证申请全攻略,了解越南签证知识轻松开启越南之旅
-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游记:穿梭喀斯特奇观,拾贝云端海岛梦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走进东兴 携手共创友好未来
- “视联网+AI”应用场景落地对接会在东兴市举办
-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工作组联合考察东兴口岸基础设施设备
- 稳外贸促发展!东兴跨境电商集聚发展
- 东兴出入境人次持续增长 中越两国在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 越南下龙湾&河内四天自由行,新鲜出炉的攻略来了
- 越南下龙湾三天自由行:游轮驶过海上桂林,轻奢时光里的碧海岩诗
- ·越南春节大观之年货_越南春节年货
- ·美食服饰
- ·越南人的宗教信仰
- ·越南新娘经济的意义,娶回家的越南新娘
- ·2015年越南春节怎么放假?越南春节休假9天,有史以来最长就春节放假
- ·越南奇怪的结婚风俗
- ·越南的佛教教育
- ·喜欢带绿帽子的越南男人
- ·越南香积寺庙会
- ·越南人的饮食习俗
- ·在越南过春节
- ·越南人的居住习俗
- ·越南人的服饰
- ·越南人经商禁忌
- ·越南新娘,如何合法娶个越南新娘?
- ·越南人怎么过春节
- ·越南人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 ·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
- ·越南婚俗-古怪规矩多
- ·越南的端午节
- ·越南祭神的习俗
- ·越南春节习俗,风土人情:越南的春节活动
- ·越南女人,风情万种
- ·越南男人偏爱绿帽子
- ·越南人的待客之道
- ·为什么越南和韩国能废除汉字,日本却没废除汉字?
- ·越南人言语禁忌
- ·越南六大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高台教、和好教
- ·越南街路上都是“蒙面女侠
- ·越南春节杀活猪祭祀
水里演的越南木偶戏
大幕徐徐拉开,观众席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令人吃惊的是,展现在眼前的舞台和常见的不同,舞台的前半部竟然是个水池,水池的后面是一座宫殿模样的建筑,建筑的屋檐上垂下一片竹帘。这时,鼓乐声响了起来。只见竹帘掀起一角,一只大小和4岁儿童相仿的木偶晃晃悠悠地游了出来。
木偶有一双调皮的眼睛,咧着嘴唱起歌来。唱毕,可爱的小木偶“走”到插在水池中心的一根竹竿旁,点燃了挂在竹竿上的爆竹。在爆竹声中,一面面五颜六色的小旗子从水面上升起。这时,鼓点敲得更紧了。忽然,一条金黄色的龙跃出水面,接着又出现两头威风凛凛的麒麟,它们开始争夺木偶抛出的绣球,白色的仙鹤、慢吞吞的乌龟和大鲤鱼也跑来凑热闹……这就是越南水木偶戏的一幕场景。
木偶在水面上演出是越南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起源于900多年前越南的李朝。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地区流行水木偶戏,后来逐渐传遍全国。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红河平原地区的地形和当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红河平原多湖泊,有村庄的地方必有池塘,老百姓的生活和水息息相关,而且,越南的民间流传很多有关水的神话故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水面上体现老百姓生活、反映历史事件或演绎神话传说的表演形式。
水木偶戏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一出长约两小时的水木偶戏能实地刻画越南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的戏描写越南人民在面临自然灾害或敌人的威胁时如何保家卫国,有的描写农民辛勤耕耘和丰收后享受农闲的情景,有的则描写学子衣锦还乡的故事……
水木偶戏一般在年节庙会时或村里有喜事时上演。演出时,先要在池塘附近立一座用砖瓦或竹子搭成的建筑,一般称为“水亭”。从水亭的屋檐上垂下一片竹帘,操纵木偶的演员就站在竹帘后面的水里,通过连接在木偶身上的竹竿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除了操纵木偶的演员,乐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鼓是主要乐器,鼓点的缓急与剧情发展密切相关,演出的热潮往往是鼓点最密集的时候,鼓声也是演出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其他乐器有铜锣、笛子、箫、扬琴、胡琴等。水木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木偶用木头制成,外面绘上漆。木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不同的人物造型特点鲜明。为了适应水上演出的需要,木偶的制作工艺要求比较高。
水木偶戏是越南古老的表演艺术,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老百姓喜爱。原来仅限于在水边进行的表演已经实现舞台化,只要把舞台布置好,水木偶戏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木偶戏相对单调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有志于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水木偶戏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