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少数民族博物馆 - Bảo Tàng Dân Tộc Học景点介绍

www.bianguan.net 2013-11-5 17:29:14 景区专栏:客服中心

在越南首都河内市的西郊,有这样一处场馆:场馆的主楼是乳白色的,平面呈铜鼓造型,使人不禁联想到铜鼓这一越南最富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场馆入口处是用红色花岗岩铺设的台阶,象征着越南的领土;台阶周围饰以深色石砖,象征着越南的领海……场馆的室外庭院则再现了越南各民族的民居建筑,这是在各族群众的参与下,自异地搬迁而来并尽可能以原样复建的。在这些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占族的双层屋顶房、巴拿族的高顶公房、岱族的干栏房、埃地族的长房等。这里就是越南民族博物馆。

越南民族博物馆是越南的国立博物馆之一,于1987年12月14日挂牌成立。博物馆最初计划用地只有2500平方米,1989年追加到9500平方米,到1990年,博物馆用地被最终确定为3.25公顷。1997年11月,越南民族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一期工程建设耗资270亿越南盾(约190万美元),文物征集与布展陈列的费用则达到了40亿越南盾(约28.5万美元)。2001年,博物馆的第二期室外陈列部分亦完工并对外开放。目前,越南民族博物馆正在进行第三期工程建设,扩建后的新馆将陈列东南亚地区所有民族的文物。

越南民族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以法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因此除越南民族特色外,该馆亦体现出西方发达国家民族博物馆的若干理念,是越南最为先进的博物馆之一。目前,馆内藏品包括1.5万件民族文物、4.2万张照片、2190张幻灯片、237卷录音带和370盘录像带。其中,在固定陈列中对外展出的有700余件文物与280张照片。

越南民族博物馆的藏品陈列可分为主楼内的室内陈列与庭院里的露天陈列两部分。室内文物陈列以族系分区,展品包括生产工具、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其中较为重要的展品包括越族民族乐器、倮倮族民族服装、色登族男性用背箩、占族的畜力车等。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展品标签与展板大部分是用越、法、英3种语言写成的,为国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除了图版、模型与场景复原等各种传统陈列手段外,博物馆还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并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临时陈列。笔者前往参观时,其临时陈列的主题为基督教在越南的传播。

在越南民族博物馆庭院内,矗立着若干座民族建筑,这些民族建筑可以说是馆里体积最大的特殊展品。它们按族属分组,构成若干民族村。各建筑内均按原状陈设有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器物,较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博物馆会定期组织各族民间艺人在其中进行各种手工艺表演,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越南独有的水下木偶戏演出。显然,这种露天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博物馆学”运动,尤其是生态博物馆运动的影响。

越南民族博物馆的各种配套服务较为完善。博物馆提供越、法、英等多语种导游讲解服务,并免费发放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种宣传手册。博物馆内设有纪念品小卖部与书店,出售各种民族工艺品与介绍越南民族历史的书籍;庭院内还设有小吃部,为参观者提供餐饮服务。颇为有趣的是,博物馆所提供的服务中还包括婚礼服务。漫步在博物馆庭院中,时常可以看到一对对新人以民族建筑为背景拍摄婚纱照。这种别开生面的服务不仅能增加博物馆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博物馆真正融入到了居民的生活之中。对于普通人而言,博物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神殿,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亲切感与认同感不断增强,博物馆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逐步缩短了。

从越南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越南民族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便与法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展开合作,在借鉴一些较为先进的民族学与博物馆学理念的同时,也间接扩大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博物馆在对国内游客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外国参观者,博物馆的各种书面文本都使用多种文字印刷可为明证。其次,陈列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办法。除了各种静态的文物陈列外,越南民族博物馆还设有大量参观者可参与、操作的项目。比如,博物馆庭院内的露天陈列在保护各地民族建筑的同时,不仅使参观者对民族建筑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也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休息与放松的空间。

最后,为各民族文物提供展示空间。越南民族博物馆在详细介绍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忽略本国的主体民族。在博物馆内,越南主体民族越族文物的陈列面积超过了越南53个少数民族中的任何一个。同时,越南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并没有局限于越南境内,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东南亚,计划将东南亚地区所有民族的文物都做一展示。

本文来源于:越南旅游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