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唱哈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www.bianguan.net 2013-5-23 18:13:43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即"唱歌"之意。唱哈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区,以传授歌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统治,得到京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后来人们便修建"哈亭",里面设他的灵位来纪念他。又因为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后人便以歌传歌来歌颂他。于是,久而久之,一年一度的唱哈便成为京族人民的节日了。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完全相同,尾、巫头两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
  唱哈节的场所是哈亭。哈亭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是选用最好的木料建筑而成的,外观非常美丽。哈亭除主要用作唱哈外,里面还立有全村共同敬奉的神像、神位以及各姓的祖先牌位。
  在唱哈节来临之前,京族群众赶着把各种活路干完,接着各家各户布置一新,宴宾待客。到了唱哈节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云集到哈亭前举行祭祖、迎神、唱哈等活动,祈愿生产丰收,人兴畜旺。并聘请职业歌手"哈妹"歌唱,同时,进行其他文娱活动。整个唱哈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程序,其中入席唱哈是最主要的部分。
  其一,迎神:在唱哈节前一天,人们便把本村所信奉的神,如尾的"镇海大王",接入"哈亭"。
  其二,祭神:迎神后的当天下午三时许开始祭神。祭神时举行各种仪式。先是宰"养象",所谓"养象"是主持唱哈的头人组织参加唱哈的人,各饲养一只大猪,到祭神时便评比谁养的最大最肥,被评出的大肥猪就叫做"养象"。"养象"杀后,除祭祖后拿出部分给唱哈者吃外,其余部分归主人支配。继杀养象之后,便举行祭神仪式,有主祭(读祝文)、陪祭、礼生(司仪,分"引唱"、"通唱")、执事(传递祭品)等。
  其三,入席:按习惯规定,在祭神后,凡是本地京族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12岁,巫头18岁,山心19岁)便有资格入席参加唱哈。但入席时必须按各人的等级高低,分别就座于哈亭正堂东西两侧的多级台阶上。入席后一边举宴饮酒,一边听歌观舞,常常是通宵达旦,持续三天三夜。筵席是自由组合的,八人一桌,轮流出菜,妇女不能入席,只能坐在旁边捧菜和听唱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的叫"哈哥",两个女的叫"哈妹"。这三人一般都特意从越南请来。由"哈妹"轮流演唱,"哈哥"用琴伴奏。演唱时一个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间,手里拿着两个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摇摆摆地敲。另外一个"哈妹"则坐在旁边的地上,两手敲着竹制的梆子与之唱和,使之押韵。当"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和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累了,再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
  唱哈有一定的歌本,大都是用"喃"字写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本民族的诗歌、传说故事,也有汉族的古典诗词、情歌等。
  其四,送神:"唱哈"完了,接下来便是送神,送神毕,整个"唱哈"宣告结束。
本文来源于:新浪爱问,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