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因何而得名?

www.bianguan.net 2013-5-23 18:05:00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京族

[民族简介]
京族,现有18915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该地区气候温热,海产丰富,除有700多种鱼之外,尤以珍珠、海马、海龙等著名。

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

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民族风情]

建筑:住房原为两层阶段,族内保留有“翁村”的组织。住房原为两层高架的“干栏”,现大多居住方石砖瓦房屋。

饮食习俗: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肉食以鱼、虾较多,喜欢用鱼汁调味下饭。糍粑、糯米饭和糯米糠粥,是其喜爱的食品。过去妇女还普遍喜食槟榔。

服饰:妇女内着菱形遮胸布,外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着黑或裼色宽腿长裤,外出时,加穿窄袖淡色长外衣。喜载耳环,少数青年妇女保留染黑齿和结“砧板髻”“(发型)的风俗。男子着长及膝盖的上衣,窄袖袒胸,腰间束带。

婚恋习俗:行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物色对象,但旧时由父母包办婚姻,严禁姑表通婚,离婚自由,寡妇再嫁遭歧视。家庭中,父亲掌管经济,妇女无财产继承权。

宗教信仰:大多信仰道教、佛教,少数信天主教。

[民族禁忌]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万尾、巫头、山习等三个小岛上(合称“京族三岛”)。其主要禁忌有这三个方面。

(1)捕鱼禁忌。拿鱼篮出去捕鱼或抬网出海下第一网时忌见女人;海滩上的渔网禁人跨越;新造好尚未下水的竹筏,忌人坐其上;请人装渔箱时,忌煮生鱼、焦饭;胶新网或放新网下海时,忌他人走近或讲话,否则捕不到鱼;船上吃饭忌扣碗,忌脚踏灶等;出海人忌入未满月的产妇房内。

(2)婚姻禁忌。同姓不婚,姑表亲禁婚。依该族闯卡的婚俗,正式婚礼时禁止新娘出面,由若干善歌者为代表前往迎亲。男方歌手须对出三重“关卡”歌手的盘问,女方才敞开门允其入宴并领走新娘。

(3)其他禁忌。孕妇不得入哈亭,民间供奉神祗的场所。其意为“乡饮亭”或“歌亭”。怀孕个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内煎东西,否则婴儿会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别人进门借火、借盐腌鱼,否则,家里“水头”(钱财)会给别人借走。
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氵+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十六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而来。当时,这里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壮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语言的系属未定。没有文字,绝大多数京族人通用汉语(广州方言)和汉文。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渔歌、叙事歌等。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非常优雅动听。京族人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连系着京城文化的三颗“珍珠”。

京族主要从事沿海渔业。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惟一生活在海边的民族,过去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京族人民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养殖珍珠、海马等养殖业。

京族住房大多为砖瓦房,为防海风,建筑较为坚固。饮食以大米为主,食鱼虾较多,喜欢用鱼汁调味。妇女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裤子长而宽大;男子上衣长及膝盖,窄袖袒胸,腰间束带。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本文来源于:新浪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