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美食指南出炉~
- 东兴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2月21日,广西东兴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 广西边贸融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 广西东兴产业旺 村民笑 茭白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 广西东兴抢抓机遇 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广西东兴京族老人的国旗情缘
- 组队走起!东兴口岸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第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联合展览成果丰硕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推介会走进四川省成都市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广西东兴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独弦琴 众人弹琴
- 东兴市竹山村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考核
-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探索初见成效
- 认识北海,从这9家博物馆开始。
- 定了!6月2日侨港将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
- 重磅!国际风筝板锦标赛今日在北海开赛!
- ·首家旅游专业合作社试水“渔农业观光游”
- ·防城港举办青春故事分享主题团日活动
- ·广西规划边境地区开放开发 “一圈三带”勾画蓝图
- ·防城港彼岸国际酒店电话
- ·广西:建立市、县、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 ·防城港市超额完成第五轮创新计划工作
- ·今冬明春全市计划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5亿元
- ·防城港市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电话
- ·广西口岸首次截获中对长小蠹
- ·我国西部首座核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下半年正式发电
- ·东兴银海大酒店电话
- ·“最美江山,因为有你”江山半岛专场晚会举行
- ·防城港市科学严谨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 ·防城港:货车相撞司机被困 消防官兵紧急救援
- ·全市“十百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梁立新市长助理简历及工作分工
- ·高考成绩22日放榜 6月23日、24日可申请复核成绩
- ·57名上海游客从东兴口岸入境归国
- ·外地游客在防城港港口遭碰瓷 热心市民作证还清白
- ·防城港市业余体校江山半岛训练基地、旅游局旅游人才实训基地挂牌仪式圆满成功
- ·防城港东兴交东村滨海野生金花茶林保护良好
- ·2016年全区旅游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暨《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
- ·法官办案也“玩”“跨界”
- ·中国东盟十年合作 关税降互信升
- ·防城港团市委电话
- ·防城港市城区建设越来越漂亮
- ·广西17日开始填报志愿 招生考试院告诉你该注意啥
- ·防城港口岸首次进口冷冻饮品
- ·美丽北部湾 防城港昂起旅游大发展龙头
- ·防城港园林绿化让生活更幸福
今非昔比瑶山路
www.bianguan.net 2013-6-28 13:33:04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 本报记者 卓敏宜
6月20日,记者在酷暑中来到我市边境瑶寨防城区峒中镇细坑村采访,在感叹山村巨变的同时,特别震撼这次在瑶山“登”山变得这样轻松!
十年前,记者刚从内地调来港城工作,曾在当时板八乡干部的陪同下来过细坑村采访,从此对这里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印象:贫穷、落后、闭塞、路难行。
那一年的一个夏天,记者坐着吉普车从乡里出发,在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头路上走了半天,来到一座大山下。由于到了公路的尽头,记者只得背着沉重的摄影包,与乡干部们开始爬山,一小时后,才气喘吁吁全身湿透地来到细坑村。村子里,全是低矮的茅草房,四周是黑压压的森林,空气里夹杂着潮湿和一股牛粪味。
听说来了记者,人们热情地围上来。采访结束时,一些瑶族妇女邀请记者到她们家里帮照相。但她们家到村委会的距离,又令人咋舌,那隔山隔水的山路,记者实在是走不动了。
这次进山前,尽管知道细坑村修通了公路,但记者仍做好了“吃大苦”的准备。中午,记者一行从上一站采访的江口村出发。为了防止迷路,还拉上江口村老支书陆标林当向导。车子从江口村出发,沿着东兴至那坡沿边公路,很快来到通往细坑村的路口。去细坑村的路,是一条平直的村级水泥公路。镇干部说,这条路是中越边境线调整时国家给细坑村的补偿。
车子在公路上转弯、爬坡,只十多分钟就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
“到了”,车上老支书提醒道。
“那么快?不会吧”, 记者不相信,当年走路可是用了一小时啊!总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难走的还在后头。
下得车来,环视四周,森林茂盛的大山间,一片新楼拔地而起,村头一间有些年头的办公楼门前, “防城区峒中镇细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表明,这里就是细坑村。
隔着公路,是刚建成、还没启用的村委会新综合楼,还有配套的广场、篮球场和露天舞台。综合楼后面,村民们的新楼房排列整齐,形成了一条街道。街道上有几家小商店,街边摆着摩托车和汽车。街上妇女穿着的瑶族服装在阳光下十分抢眼。
村子四周的大山上,还能看到已被村民们丢弃的昔日居住的茅草房和逐步荒芜的山路。在这里,新与旧、现代和落后的对比,显得多么强烈,折射出细坑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蓝天白云、古老森林、小桥流水、漂亮楼房,新鲜空气、整洁环境,站在村头,记者感到如同置身于一个漂亮的旅游风景区。
村干部说,村里也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边境农村旅游,已经开始做规划。对村子这些年来的变化,他们感到很自豪,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村干们说,近十多年来,在广西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在防城港市兴边富民工程中,细坑村和其他村一样,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解决,促进了村子面貌的快速改变。这里曾闹出一个笑话,一位外出打工几年的青年,回村时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了公路,世代被锁在大山里的人轻易地走出大山,去务工,去做生意,去参军、去求学。山外的新观念、新意识、新生活方式,如潮水般涌进来,改变了千百年一成不变的细坑瑶寨。村民们说,我们村盛产肉桂八角,过去靠人工背下山卖,换不回几个钱。如今,大批肉桂八角在寨子里就可装上汽车,轻松地运到山外赚钱。细坑村620人,有近一半人到广东等地务工,有的人甚至在国外工作,每年为村里挣回上千万元劳务费收入。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把高山瑶寨与现代世界拉得更近。
人们还告诉记者,党和政府对边民还实行一系列补贴和农村养老、低保等制度,使乡亲们生活无忧。生活好了,人们没有闲着,打工的走了,留在家里的养猪养鸡养鱼,种果种菜种药材。村民老陈说,只要你肯干,就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在当地工作了十几年的峒中镇巫副镇长说,没有公路时,细坑和附近的大坑、、江口等村子,是全市有名的边境贫困村。有了公路后,这三个村子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年人均纯收入由十年前的2000多元提升到今天的6000或7000元!公路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6月20日,记者在酷暑中来到我市边境瑶寨防城区峒中镇细坑村采访,在感叹山村巨变的同时,特别震撼这次在瑶山“登”山变得这样轻松!
十年前,记者刚从内地调来港城工作,曾在当时板八乡干部的陪同下来过细坑村采访,从此对这里留下了抹之不去的印象:贫穷、落后、闭塞、路难行。
那一年的一个夏天,记者坐着吉普车从乡里出发,在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头路上走了半天,来到一座大山下。由于到了公路的尽头,记者只得背着沉重的摄影包,与乡干部们开始爬山,一小时后,才气喘吁吁全身湿透地来到细坑村。村子里,全是低矮的茅草房,四周是黑压压的森林,空气里夹杂着潮湿和一股牛粪味。
听说来了记者,人们热情地围上来。采访结束时,一些瑶族妇女邀请记者到她们家里帮照相。但她们家到村委会的距离,又令人咋舌,那隔山隔水的山路,记者实在是走不动了。
这次进山前,尽管知道细坑村修通了公路,但记者仍做好了“吃大苦”的准备。中午,记者一行从上一站采访的江口村出发。为了防止迷路,还拉上江口村老支书陆标林当向导。车子从江口村出发,沿着东兴至那坡沿边公路,很快来到通往细坑村的路口。去细坑村的路,是一条平直的村级水泥公路。镇干部说,这条路是中越边境线调整时国家给细坑村的补偿。
车子在公路上转弯、爬坡,只十多分钟就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
“到了”,车上老支书提醒道。
“那么快?不会吧”, 记者不相信,当年走路可是用了一小时啊!总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难走的还在后头。
下得车来,环视四周,森林茂盛的大山间,一片新楼拔地而起,村头一间有些年头的办公楼门前, “防城区峒中镇细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表明,这里就是细坑村。
隔着公路,是刚建成、还没启用的村委会新综合楼,还有配套的广场、篮球场和露天舞台。综合楼后面,村民们的新楼房排列整齐,形成了一条街道。街道上有几家小商店,街边摆着摩托车和汽车。街上妇女穿着的瑶族服装在阳光下十分抢眼。
村子四周的大山上,还能看到已被村民们丢弃的昔日居住的茅草房和逐步荒芜的山路。在这里,新与旧、现代和落后的对比,显得多么强烈,折射出细坑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蓝天白云、古老森林、小桥流水、漂亮楼房,新鲜空气、整洁环境,站在村头,记者感到如同置身于一个漂亮的旅游风景区。
村干部说,村里也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边境农村旅游,已经开始做规划。对村子这些年来的变化,他们感到很自豪,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村干们说,近十多年来,在广西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在防城港市兴边富民工程中,细坑村和其他村一样,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解决,促进了村子面貌的快速改变。这里曾闹出一个笑话,一位外出打工几年的青年,回村时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了公路,世代被锁在大山里的人轻易地走出大山,去务工,去做生意,去参军、去求学。山外的新观念、新意识、新生活方式,如潮水般涌进来,改变了千百年一成不变的细坑瑶寨。村民们说,我们村盛产肉桂八角,过去靠人工背下山卖,换不回几个钱。如今,大批肉桂八角在寨子里就可装上汽车,轻松地运到山外赚钱。细坑村620人,有近一半人到广东等地务工,有的人甚至在国外工作,每年为村里挣回上千万元劳务费收入。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把高山瑶寨与现代世界拉得更近。
人们还告诉记者,党和政府对边民还实行一系列补贴和农村养老、低保等制度,使乡亲们生活无忧。生活好了,人们没有闲着,打工的走了,留在家里的养猪养鸡养鱼,种果种菜种药材。村民老陈说,只要你肯干,就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在当地工作了十几年的峒中镇巫副镇长说,没有公路时,细坑和附近的大坑、、江口等村子,是全市有名的边境贫困村。有了公路后,这三个村子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年人均纯收入由十年前的2000多元提升到今天的6000或7000元!公路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