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美食指南出炉~
- 东兴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2月21日,广西东兴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 广西边贸融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 广西东兴产业旺 村民笑 茭白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 广西东兴抢抓机遇 加快与越南芒街多领域务实合作
- 广西东兴京族老人的国旗情缘
- 组队走起!东兴口岸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第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联合展览成果丰硕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2019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综述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推介会走进四川省成都市
- 东兴出入境边检站峒中分站年通关量首破百万
- 广西东兴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独弦琴 众人弹琴
- 东兴市竹山村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考核
- 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探索初见成效
- 认识北海,从这9家博物馆开始。
- 定了!6月2日侨港将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
- 重磅!国际风筝板锦标赛今日在北海开赛!
- ·防城区大菉镇山中村桃花盛开 风景宜人
- ·防城港市部署开展旅游景区景点专项整治
- ·防城区那梭镇桂人堂南山基地种植金花茶8000多株
- ·防城港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换“新装”迎国庆
- ·中国东盟十年合作 关税降互信升
- ·防城港市烟草专卖局
- ·中国电信防城港分公司电话
- ·房地产行业代表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 ·防城港:营改增政策热点问答
- ·防城港举行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日宣传活动
- ·跨境经济合作区特装展位备受关注
- ·5月16日至8月1日 防城港260艘渔船进入伏季休渔期
- ·越南三县市代表团应邀参加防城区迎春活动
- ·国家统计局防城港调查队电话
- ·中国农业银行防城港分行电话
- ·广西武钢物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为了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
- ·中国重启防城港至下龙湾海上航线边境游异地办证
-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金滩,京族同胞出海“迎神”
- ·邻里1年土地纠纷半日被化解
- ·5月1日起视力残疾旅客可带导盲犬乘火车
- ·摩托车被盗 上思民警当天帮追回
- ·防城港火车站多举措应对台风“威马逊”
- ·东兴市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
- ·簕山古渔村打造特色旅游名村重在三个“抓”
- ·企沙“红袖章”管出美丽景区
- ·防城港高铁动车从25日起载客量将翻倍
- ·防城港北站昨日开始售票
- ·半夜醉驾酿事故 投案自首获轻判
- ·5月防城港市CPI同比上涨1% 在全区排在第13位
“史上最牛零食”辣条的调查
“辣条”,最近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
这种袋装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却出现在几乎所有菜市场、小卖部的货架上,在网店里也卖得十分火爆,甚至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其消费群体数以百万计,主体是各地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人们不禁担心,“辣条”卫生吗?
新华社记者赶赴辣条生产集聚地,对此展开调查。
“火得不得了”VS“脏得不得了”——辣条的“双面人生”
每到放学,走出校门的第一站,北京小学生小明(化名)都是走进校门西侧的小卖店:“老板,一包辣条。”掏出一元钱,小明撕开包装,拿出一根辣条放进嘴里,顺带舔了舔沾上油腻的手指头。走出小卖店,回家的路上有不少和他一样边走边吃辣条的同学。
“小学生的必备食品,童年的记忆。”对囊中羞涩的学生族而言,小包装辣条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记者走访北京、河南等地十余所中小学校,发现校门口的小卖店里都摆满了各种品牌的辣条。“好卖得很,至少每天能卖几十包!”一小卖店老板说。
“买了一百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来”……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层出不穷,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条为何物的人纷纷下单网购,多款辣条产品销量过万。在某电商网站的销售指数中输入“辣条”,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曾高达20.7万,而55%的喜好购买人群在18岁至24岁之间。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位于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的开封劲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3月7日摄 视频截图)。
疯狂的辣条
5天、2000公里、4个城市、8个厂家……在“3·15”消费者日到来前夕,新华社记者联动暗访,实地跨省追踪了“只闻其名,不见其地”的辣条厂:12位数的手机号,消失的厂址,让我们无处寻找;紧闭的大门,高墙上的监控,让我们屡屡碰壁;紧邻厕所的厂房,徒手操作的工人,还有满不在乎的老板,让我们知道辣条为何屡遭诟病。
由于交通便利、原料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多重优势叠加之下,多年来以河南郑州为中心,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食品产业带,辣条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记者发现,和几年前的暗访所见相比,一方面,由于行业洗牌和政府整治,类似不法作坊的生存愈发艰难;另一方面,从扎堆集中到大城市边缘地带到分散潜入偏远农区县,隐蔽在民房里“打游击”,正成为新时期“问题食品”生产的一种趋势。
农村市场点多面广,加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基层执法人手少,由此形成监管薄弱地带。随着不法作坊的分散流入,农村“问题食品”的监管面临着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挑战,任务更加艰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辣条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各地中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着色剂滥用,添加剂超标,卫生条件堪忧,市场标准混乱,种种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正因为如此,我们呼吁一个健康的辣条产业,我们呼吁追根溯源、落到实处的执法。
记者:毛伟豪、张兴军